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第8届西湖峰会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从小化工厂到世界第三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

发布日期:2013-01-08 来源:科技日报 浏览次数:2650
中国汽车配件社区网讯:从小化工厂到世界第三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
在产业技术创新领域,以“十一五”为例,仅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就安排国拨经费11.6亿元,设置技术开发、公共支撑平台、示范推广、标准战略研究等方面课题,带动企业、地方等资金投入超过60亿元,共有432家单位的1.46万人参与了相关研发工作。

    车辆能够到达的极限,由路决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条政策铺筑的路依然在稳步延伸。科技部已经明确表示,未来“将坚持纯电驱动技术发展战略”路线,加强新能源汽车“三纵三横三大平台”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建立和完善电动汽车的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推进的深度融合和协调互动;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相关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等科技研发资源的开放共享机制,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服务。

    最“新”解读中国制造

    作为燃油汽车之后汽车工业的下一代形态,新能源汽车的意义与地位,已然得到全球汽车工业的公认。世界汽车业的巨头们,无不为此挥出大手笔,投入到这场“争夺未来”的竞争中。然而他们很快就惊异地发现,面对新一波潮流,尚在弥补前一课内容的中国汽车,并没有被再次落下。

    如今,在电池、电机、电控以及整车性能、关键零部件等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节点上,“中国制造”都有着自成一家的积累与实力。尽管传统汽车工业基础的薄弱以及企业实力的巨大鸿沟,令整体水平上的差距短时间内难以拉近,但对于一个后发国家而言,中国新能源汽车跑出了符合自身实际的速度。

    仅“十一五”期间,在整车关键技术攻关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形成了15个混合动力汽车、8个纯电动汽车、3个燃料电池汽车,以及11个代用燃料汽车研发平台,并形成了3个燃料电池发动机和15个代用燃料发动机研发平台。各类电动汽车公告产品数量达到350余款。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0项。

    具体说来,在最受关注的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方面,中国锂离子产品的性能显著提升,产业化能力大大加强,年产能达200亿瓦时。功率型电池比功率最高达2178瓦/公斤;能量型比能量最高达160瓦时/公斤。另一种类的燃料电池系统性能与耐久性稳步提升,成本大幅下降。电堆模块比功率超过1000瓦/升,实现全系统-10℃、电堆-20℃储存与启动,耐久性超过3000小时。达到千套级批量生产能力。

    在一向被认为薄弱的车用电机方面,中国产品的系统性能取得较大进展,产业化能力大幅提升。高密度永磁电机功率密度达2.68千瓦/公斤,系统最高效率达到94%以上;形成了90—200千瓦客车用和3—90千瓦轿车用电机系列化产品;各企业年生产能力达到万套级以上。

    在电控系统方面,我国动力系统综合控制和优化技术的能力得到提升,实现了电动汽车动力总成ECU(电子控制单元)的研发和产业化技术开发,获得了一大批电控系统的相关知识产权,初步形成了混合动力系统、纯电驱动系统的小批量生产能力,掌握了动力系统网络通信的设计和集成技术,远程监控和终端系统得到初步应用,部分企业形成年产5万套以上的生产能力。

    从人们更加易于理解的车辆种类上看,在纯电动汽车方面,动力系统通过15万公里的耐久性考核。客车经济性在“十五”的基础上提高5%,12米纯电动客车整车能量消耗率降到83.8kWh/100km,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轿车最高车速120-150km/h,一次充电里程120-300km。

    在混合动力汽车方面,燃油消耗降低20%-40%。初步建成了整车大批量生产能力,带动了电控、电池和电机关键零部件配套体系建设。混合动力客车月均行驶3500km以上,混合动力公交车产品出勤率和传统车相当,产品性价比逐步得到市场认可。我国在该领域已经处在世界领先水平。

    在燃料电池汽车方面,客车耗氢量为9.56kg/100km,轿车最高车速达150km/h,0~100km/h的加速时间14秒,一次加氢续驶里程300km,氢气消耗0.912kg/100km,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此外,关键的零部件技术水平亦获得稳步提升,满足了整车配套要求。多能源动力总成电控、动力电池(包括燃料电池)系统和电机驱动系统等作为动力系统平台的核心技术得到加强,在全产业链范围内掌握了电动汽车关键产业化技术。
 «    1    2  
 
[ 资讯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