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质疑称,“我国成品油硫含量为欧洲的15倍,是导致雾霾的罪魁祸首”。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昨承认,炼油企业是雾霾天气直接责任者之一,但这并非因油企质量不达标,而是我国标准不够。据《新京报》报道,中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表示,之所以出现15倍的说法,可能是国III车用油品中硫含量为<150ppm(微克/千克),是国V标准的15倍。而全国大部分地区油品实施的仍是国III标准。
记者调查采访并综合媒体报道获悉,三大石油炼化企业将产品全部升级为国IV,至少需投入500亿元,这可能打压了其进行油品质量升级的积极性。此外,具体就北京的雾霾天气,环境专家认为,多数居住在郊区的车主去河北加“非京V”标准的汽油也是一大原因。
中石化归咎“标准不够”
傅成玉在承认炼油企业是雾霾天气直接责任者之一的同时,也进行了辩解:只有北京推行含硫量在百万分之十以下的欧V标准,但全国普遍为百万分之一百五十的欧III标准,“标准不提高,设备改造就上不去”。
硫,是与汽车排放相关的油品关键指标,高硫含量的燃油会导致大气中氮氧化物和细颗粒污染物增多。汽油国III标准规定硫含量<150ppm,国IV和国V标准的限值则进一步缩减到50ppm和10ppm;柴油的国III标准规定硫含量不超过350ppm,国IV和国V标准则与汽油相同。
今年1月23日,北京环保局宣布,自2013年2月1日起,北京市对新增轻型汽油车实施京V排放标准。自2013年3月1日起,停止在京销售和注册登记不符合京V排放标准的轻型汽油车。目前国V尚未出台,京V为北京先行推出的地方油品标准。
业界对此展开了联想:南京原本计划在2011年1月1日起,让该市道路上行驶的车辆陆续“喝”上国IV标准的汽油和柴油 (以下简称国IV油),且在半年之内让加油站全部销售国IV油。但当年9月,国IV油的铺设依旧不佳。
卓创分析师王能认为,油品质量升级缓慢,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符合相应质量标准的资源供应量不足;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炼油企业进行油品升级的成本问题。
“油品质量的每一次升级,炼厂都要伴随着巨额的成本投入,通过调研和不完全了解,三大石油炼化企业若将车用汽柴油全部由国III升级为国IV,其投入要达到500亿元之多”,王能向记者表示,这自然就抑制了炼油企业主动进行油品质量升级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