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汽车营销专家苏晖对此表示,轮胎制造商如此回应是一种荒谬的说辞,轮胎鼓包就是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这和车主的用车习惯没有直接关系。
今年1月,韩泰轮胎曾在美国宣布召回部分轮胎。问题轮胎的症状与在中国的情况相仿,为“胎壁性能低于规范值、轮胎可能产生早期磨损,并且有爆胎的风险”。
在中国,韩泰并无行动。截至记者发稿时,韩泰轮胎尚未给予车主们一个明确的说法,仅计划针对经销商出问题轮胎较多的东莞召回100余条轮胎。
据不完全统计,之前锦湖冲击波影响范围内的整车企业已达16家,涉及产品35款。北京现代的车用轮胎以锦湖和韩泰为主,其经销商的售后服务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有消费者因为锦湖轮胎的事件来进行询问,但还没有消费者因质量问题要求调换,“但我们正在时刻关注着事件的进展”。
一汽大众的宝来、迈腾配套的是韩泰轮胎,一汽大众广州经销商表示车辆的销售并没有因为轮胎事件而受到影响,不过确实有消费者在询问类似的事件。
但是不少经销商都表示,目前已经有很多消费者开始注意到轮胎的重要性,并且开始询问相关事宜。
神秘“返炼胶”
盖世汽车网CEO陈文凯表示,“中低端车可选的品牌无非就是韩国锦湖、韩泰,台湾的正新,新加坡的佳通,差别并不大,一般整车厂这几个品牌的轮胎都用。” 而“目前整车厂检测零部件质量的能力非常有限”,导致锦湖轮胎偷工减料的做法很难被发现。
随着整车价格的逐年下降,原材料大幅上涨,消费者购车时对轮胎关注度不高,以及整车生产厂家对成本的控制,轮胎厂家开始调整用料比例。
将生产线上的边角料回收再利用,显然是一种节省成本的好方法。返炼胶所占的比例成了轮胎企业得以生存的“神秘配方”。李汉燮称,唯一的区别是掺入的比例。而这个“比例”正是此次锦湖轮胎召回的关键点所在。
李汉燮称,“现在行业里返炼胶的添加比例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各个企业都有自己的配方。如果出台了一个统一的标准,锦湖一定接受。”
乘联会副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在这种行业规则的前提下,之所以锦湖轮胎会“出事”,是因为内部操作人员没有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是管理混乱的结果。
新规即将出台
据轮胎行业资深人士许春华介绍,我国轮胎生产标准相当滞后,1991年前原化工部橡胶司制定了《子午线轮胎工艺技术若干规定》,此后一直未重新制定过相关标准。根据该规定,胎面压出工艺中返炼胶均匀掺用比例不大于20%;胎侧胶、胎肩垫胶、三角胶压出工艺中返炼胶应按胶种不同分开回炼,出片后掺用,比例不可大于20%。但这样的标准已无法适应汽车行业飞速发展的节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