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长安集团重组中航汽车业务,哈飞汽车也由此进入了长达三年的连续亏损期。如今,长安再度输血哈飞,能够使哈飞汽车扭亏为盈吗?
悲情哈飞
本次公布的长安汽车与哈飞汽车的一纸关联交易公告实质上只是三年前双方签订《关于技术许可、技术服务及生产协作的框架协议》的修订和续签,并不涉及重大资产重组,但却唤起了业界对双方“婚后生活”的兴趣。
这些年,哈飞过得好吗?
早在2010年,长安汽车就与哈飞汽车签署了《关于技术许可、技术服务及生产协作的框架协议》。但事实上,哈飞汽车始终在资不抵债的境遇中挣扎。根据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报告,截至2012年底,其控股股东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哈飞股份有限公司的资产总额302322万元,净资产-461125万元;2012年度,哈飞汽车实现销售收入268023万元,净利润-75940万元。
2012年年初,哈飞新任总经理刘正均接过吴雪松的帅印,而重整哈飞惨淡的销售业绩成为其首要重任。彼时,刘正均为哈飞汽车定下了2012年“必保18万辆,奋斗22万辆”的销售目标,但在年底,哈飞却只交上了一张45942辆的成绩单。
“节假日经常加班而且没有加班费,工资已经很多年没涨过了。”一位哈飞汽车内部员工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据称,哈飞推出的轿车品牌销量一直不尽如人意,长安方面对于哈飞的轿车产品也并无明晰的规划。由于哈飞进入长安集团之后先后代工了长安之星S460、长安CM9等车型,“代工厂”已成为哈飞当下无法摘掉的标签。
然而,回望哈飞汽车30年的历程,也曾有过辉煌的印记。哈飞汽车于上世纪80年代初由军转民开始进入汽车产业,当时,哈飞引进了日本汽车制造技术,加之军工方面的优势,与其他企业的产品相比还颇具优势。然而,1998年前后,哈飞陷入了连续3年的徘徊期。
命运转折
哈飞汽车命运的转机似乎出现在2009年。在此之前,有消息称,当时有关部门在制定“十五”规划时,已经不再考虑曾在微车领域辉煌一时的哈飞汽车。产品方面,哈飞路宝在新车刚刚推出时曾热销过一段时间,但由于渠道和品牌的持续更新能力都存有软肋,致使风靡一时的路宝销量一路下跌。
2009年11月10日,彼时,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和哈飞汽车的原东家——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共同对外宣布,以股权换股权的方式对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进行重组。按照当初双方重组的约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以其持有的昌河汽车、哈飞汽车、东安动力、昌河铃木、东安三菱的股权,划拨至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旗下的中国长安汽车集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将中国长安汽车集团23%的股权划拨中航工业。两集团重组成立新的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兵装集团持股77%、中航工业持股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