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从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来看,“做动力电池的企业,十年来没有一家企业赚钱,究其原因就是市场需求太小,生产的产品都是贵族。”于清教如是说。
据于清教了解,这5年,包括民间资本在内,投资新能源领域的资本在8000亿元左右,其中投入在电池、电池生产材料等环节至少有3000亿元左右,由于资本投入过剩及下游需求不足,导致产业比较浮躁。“而做电池最讲究品质,只有具有一定品质才可能把电池做起来,同时还需要有耐心。”
“关键是掌握核心技术,否则市场不给机会,竞争对手也不会给机会。”于清教对记者说,“中国讲究弯道超车,但是要想实现需要有技术、人才和管理体系、制造业的基础,如果没有漫长的经验积累等,实现弯道超车是不可能的。”
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于清教笑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说法该辩证思考了。”他解释说,要边磨刀,边砍柴,不要等刀磨好了,山上的柴没了,也不要看着满山的柴因无刀而束手无策。刀是核心竞争力,柴是市场需求。
市场的力量是很大的。伍伸俊坦言,两年前波士顿电池进行了转型,转型到面向电动汽车,转型到中国本地化,因为没有本地化生产,波士顿电池就没有竞争力,没有本地化的生产就没有本地的客户,就进入不了市场。
这在杜钰堂看来,在其他竞争对手的价格、成本压不下来时,那么就是有实力公司的机会,第一要有好的产品,第二要算盘打得响,第三要有生产制造能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经过多年的努力,在研发体系的构建、关键零部件和整车的生产以及示范运行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和发展水平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差距。其中,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也是现阶段全球范围之内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瓶颈,所以各有关国家都在积极的努力,各有关企业也都在积极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