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商极尽“灵活”的手段,让艾里逊的产品在中国市场得以迅速拓展,以一种强势的态度使客车企业适应艾里逊的自动变速器,这种做法实质是通过公交公司“绑架”了客车企业。
虽然中国客车自动变速器市场逐步扩大,但自信的艾里逊依然准备将这种另类本土化延续下去。不在客车企业的前期研发中介入,只是通过“灵活”的市场手段去公关企业的终端客户,这种做法与如今的整零关系产生了严重背离。时间久了,客车企业当然有理由抵制这家缺乏诚意的零部件供应商。其中的利害关系,即使是一家缺乏历练的零部件企业也会明白,更何况是一家跨国公司?到底是什么原因,笔者百思不得其解。艾里逊看来对另类有着“独到”的理解。
的确我们承认,从1981年进入中国至今,艾里逊已经在中国取得了巨大成绩,居高不下的市场占有率以及逐年上升的利润,艾里逊在中国的客车自动变速器市场取得了不俗业绩。然而,如何回报中国客车市场,许多跨国公司对中国客车企业采用的技术支持、产品结构升级,艾里逊做的却远远不够。
只想在中国市场单赢,这种经营方式很难长久。目前,尽管我国客车配装自动变速器的比例还不高,但有专家预测,10年后,客车配装自动变速器的比例有望达到50%。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艾里逊再不拿出点诚意来,恐怕早晚要被客车企业遗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