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14年开展的“贯彻落实汽车三包规定 提升汽车售后服务质量”的调查中显示,仅有21.9%的车主表示车子过了保修期之后还会到4S店进行保养和修理,众多车主不愿意继续去4S店进行维修保养的理由是“价格高、效率低、服务项目不灵活”。当前车主对车辆维修保养的需求已集中在“快捷、方便、便宜”三方面。面对挑战,整车厂也在不断加大创新力度。
创新:厂家采用品牌共营提升竞争力
中国汽车工业成长壮大,一汽、东风、上汽、长安等大型集团厂家实力渐强,旗下拥有涵盖低端、中端、高端的品牌及产品,通过整合集团内部品牌的优势,采用联合建店、售后共享、联合销售等模式,将有效降低投资人建设成本,同时产生品牌效应联动,实现整体盈利能力的提升。
案例一:广汽打造多品牌服务共享
为了进一步整合资源并为车主带来更多的便利性,2014年广汽集团对广汽传祺、广汽菲亚特和广汽三菱进行售后服务渠道的共享。通过利用现有资源的优势去拓展渠道建设,通过各方面成本的”瘦身”,缩短成本回收期。
案例二:神龙双品牌联建
为进一步降低投资人建设成本,快速提升网络覆盖率,神龙集团采取品牌联合建设策略。在指定区域,可以共同建设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联合建设展厅,共同使用一个售后车间。店面投资减少,有利于经销商盈利,利用双品牌的联合品牌效应,有效增加品牌竞争优势。
案例三:一汽首创小型车专网经销模式
一汽集团斥资1.5亿在南方十省率先打造一个”一汽集团专属网络”的经销店模式,旨在提升天津一汽、一汽奔腾和一汽吉林在南方市场的占有率。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11个省市共30多个城市40余家入选”小车专网”。通过本次试点对经销商进行一个全面的优化,以此来全面提升终端,以达到为消费者带来一个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全面提升的目的。
创新:重视提升售后服务便捷度
汽车产品与其他类别产品不同,除了消费者一次性购买活动外,消费者日常车辆维修、保养等行为也是汽车行业利润的重要来源。在经历了销量爆炸增长之后,厂家及经销商更为关注售后市场产生的巨大经济价值。2014年,部分厂家在增加售后服务便捷性方面做了新的尝试与飞跃,以提升消费者便利度为宗旨的新趋势将更加明朗。
案例一:宝马建设“接车点”
2014年宝马中国市场的首家便捷接车点正式投入运营,便捷接车点坐落于北京中央商务区的建外SOHO建筑群。车主到接车点接受服务不收取任何额外费用,无论是否维修保养,均可享受增值服务,为车主提供更加便捷的售后服务,有效地节约客户的时间和交通成本。宝马将通过”BMW便捷接车点”以及城市快修店等服务渠道来满足BMW车主迅速增长的多样化需求,更加贴近消费者,提供满意服务。
案例二:上汽宅捷修,便捷到家
2014年8月15日上汽正式启动了”宅捷修网点到家”服务平台,此项举措主要是为了解决国内三、四线城市的部分荣威、MG车主由于距4S店太远而无法为车定期保养维修。采用”到家式”服务方式,内容涵盖车辆检测、维修、保养三大类。以电话预约,上门取车为特色,上汽乘用车授权经销商所在地50km范围内都可以预约进行取车服务。
创新:加盟/连锁打造规模集群
2014年的中国汽车行业以加盟/连锁为代表的新趋势令人关注。以上汽、吉利等车企牵头开展的加盟/连锁模式,吸引了新的投资人,为整个服务注入新的活力。从本质来看,目前无论是加盟式服务或者是厂家直营连锁经营,其出发点仍然是解决现有网点服务辐射不足的问题,短期之内应当并不是以利润为导向。经过市场磨合与发展,未来以加盟/连锁式发展将有可能成长成为一块新的利润增长点。
案例一:上汽A车站
上汽A车站(AC汽车注:现已更名为“车享家”)是国内首家集网络销售、快修快保、综合维修站于一体的汽车养护、维修服务平台,也是第一家由整车企业推出的售后服务连锁企业。A车站定位于大型城市,消费者仅需提前两天在网上预约,就能在家门口享受汽车维修保养服务,而且门店不需要像4S店那样大量准备零部件库存,消费者享受到的价格比4S店低30%至40%。A车站的优势是由整车厂直接投资,并且是连锁经营业态,这使消费者能够享受到统一的价格和较高的服务水准。目前已在上海市建有10门店,未来将在全国一线类城市布局1000家店。
案例二:安吉好途邦
安吉好途邦是上汽与安吉汽车服务联合推出的汽车服务系统,凭借上汽在汽车产业链的丰富资源和专业能力,在4S店和社会修理厂之间建立起全国性加盟的独立售后服务渠道,专门针对保修期外的多品牌乘用车用户,提供专业修理和一站式的全程服务。好途邦定位于二、三、四线城市,网点更多,辐射范围更广。截止2014年,好途邦已覆盖16个省市,拥有网点达150家,其中已开业60家;2015年,计划覆盖23个省市,新增网点200家,新增开业150家。
案例三:吉利手拉手
浙江手拉手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是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投入巨资打造的集汽车快修养护、美容装饰、精品销售及汽车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汽车连锁经营企业。手拉手是为了弥补4S店辐射不足而专门成立的售后服务网点,投资要求设置宽松。投资人无需缴纳任何加盟费用,需要300平米以上厂房并招聘工人即可。开业后可以维修其他品牌汽车,但吉利品牌汽车需要使用原厂配件。2015年手拉手全国网点将达到1,000家。
汽车厂家自建”快修连锁”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一是,可成为厂商从单纯的生产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型的突破口; 二是,可以弥补4S 店辐射不足,防止客源流失; 三是,依托主机厂资金雄厚,可快速建立品牌效应。四是、依托厂商背景,其配件统一由厂家供应,保证了配件货真价实的信誉度。
在大家看好”快修连锁”前景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难以突破的瓶颈:首先,厂家自建”快修连锁”模式必然会触碰已经相当成熟的4S店售后服务体系,瓜分4S店售后维修利润,厂商将如何平衡二者利益?其次,由于要统一管理,统一标识、统一物流等集中管理,与其他路边快修店相比成本相对较高,但又不具备正规4S店的大型维修设备与水平,很容易使”快修连锁”处于尴尬地位,因此如何摆正”快修连锁”的位置,使之能够真正意义上弥补4S店的不足,成为售后体系新生力也是厂商需要思考的问题。
引发的思考
不管是为了缩减成本允许多样化模式创新,还是重视售后便捷,提高消费者满意度,或者干脆采用连锁化经营,引入新的投资主体,保证售后市场覆盖率。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已然进入多元化轨道,厂家必然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尝试,应对市场”寒冬”。但无论以哪种方式破除困境,无法避免的课题将是“在渠道创新的背景下,如何保证原有4S店的盈利及投资人的稳定性?”
实现市场破局的关键,不同的厂家、经销商应会有不同的思考,但不容否认经销商与厂家关系的调整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关键。市场环境的变化,或许将导致厂家与经销商的关系由”领导-执行”转变为”夫妻共进”。在厂家进行多样化渠道尝试的时候,可以多了解现有网内经销商的投资意愿,使其优先获得建设权利;在推进售后服务到社区理念的同时,可让现有经销商率先设立”体验站”,给予资金帮扶;在厂家提出新思路的同时,经销商也可以主动提供建议及可行性分析。未来谁能建设”亲密无间”的厂商关系,谁才有可能获得市场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