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第8届西湖峰会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职场热点

成功如果有捷径,那就是终身学习

发布日期:2018-03-19 浏览次数:9399
终身学习


先设想好你期望达到的效果

 


你是想读一些新的题材,让你的谈吐或者智力活动更加有深度?还是打算精通某一学科?或是想在日常工作之外紧跟一些最新的趋势?就我而言,我的阅读计划既要涉猎广泛以满足我智力探索的需求,也要深入钻研诸如教育、外交政策和领导力等几个领域。选择一到两个预期效果会帮助你设定可实现的目标,并把习惯坚持下来。


 

设定现实的目标


与多数人一样,我每年会设定一系列目标。然后我会把它们分为若干在一年内要完成的任务(比如在2018年读完24本书)和需要培养的一些日常习惯、每周惯例(比如每周有五天每天至少阅读20分钟)。对长期目标,我会用计划表来跟踪;对于日常习惯和每周惯例,我会用一个应用软件来记录,这个软件能让我快速便捷地输入我的日常完成情况并观察进度。这些目标把一个想要学习的模糊期望转变成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行动。


 

设好目标,选好教材后如何确保自己充进了电呢?

 

最简单、实用的一个方法是当老师。找到关系要好的朋友、同事,去和他们讲述你学到的内容。或者直接用起来,比如公共演讲技能,你看完教材、视频后掌握了原则方法,剩下的就是开讲。一开始肯定不会尽善尽美,但这类实用型技能只能在使用中提升、精进。

 

现在有声书也很流行,但我不推荐使用。原因有三:1,我们很难在听书时做到只听书。一般都在听书的同时做别的事,效果肯定会打折扣;2,有声书不方便做笔记;3,速度不够快。可能我更习惯阅读吧,听有声书总觉得速度过慢,而且不像阅读可以跳读选重点,有声书很难跳听。


有了目标,再加入一个社群

 


我加入了一个读书俱乐部,确保我的阅读计划进展顺利,并且让达成目标变成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无独有偶,我的写友们都加入了写作俱乐部,并阅读和修改彼此的著作。如果你有一些特定的目标,就去参加那些你感兴趣的团体,比如每月聚会的外交政策讨论小组或者是定期聚会的家具贸易交流小组。你也可以考虑报名参加正式的课程学习,甚至拿个学位,帮助你更深入地钻研某一门学科,此类课程结构也决定了你需要更加投入。诸如此类的学习社群能够提升你的投入程度与热情,让学习充满趣味。

 

排除干扰,全力以赴

 

学习很有趣,但也得下苦功。一心多用尤其是使用科技产品(如手机、电子邮件等等)会让人很难专心,这几乎是老生常谈了;但是必须专心才能真正地学习。因此你要排除干扰,选择特定的时间段来学习。不要带手机,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阅读。如果你去上课或参加阅读小组,就手写笔记,这样会加深理解和记忆;把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放在车里或其他地方以避免干扰。排除物质干扰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要考虑从心理上消除干扰。我发现定期冥想很有助益,提升了我的注意力,让我听讲的时候更加专注,增强了阅读困难书籍的能力。


适当地运用科技辅助学习

 

虽然科技产品有时会成为干扰,但它也可以用来显著地提高学习效率。慕课(MOOCs)让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接入校园,参加远程课堂教学,向一些全世界顶级的人才请教。播客、有声读物、电子阅读器以及其他技术工具让随时随地读书成为可能。我发现,在通勤或跑步的时候使用有声读物,让我的年读书量成倍增长。好的播客或iTunes U提供的一些优质课程也很适合在忙碌奔走的时候收听。善用这些工具,结合记录日常习惯的应用软件,技术自然而然地会成为你常规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另外,职场人充电的难题之一就是精力有限,很难找到大量整块时间全身心投入,所以我特别推荐模块+主题日策略。“模块”指以内容为主,同一时间只学习与该内容相关的的知识和技能;“主题日”则以时间为主,在固定时间做与该技能或知识相关的任务。

 

比如,你打算提升自己的公共演讲技能,计划需要的时间是两个月。那么在这两个月内就不要再给自己添加额外的目标,全力完成这一项就好,这是所谓的“模块”。

 

“主题日”是指你可以从周一到周日安排与公共演讲相关但不同的任务去完成,但安排好时间后就要固定下来,不要轻易改变。比如,一、三、五是观看著名的不同类型的公共演讲视频、周二、周四穿插模拟练习做输出、周日复盘。

 

采用“模块+主题日”这种策略的好处是:一方面避免了目标太多而产生的分心,以及长时间用一种方式(比如只读书)而带来的枯燥导致轻易放弃,另一方面防止了光说不练(尤其是你要提升的对象是一门实践型技能时)。

 

最后

好奇是人的天性。我们想要学习,然而工作和生活已让我们不堪重负,以至于我们很少有时间和毅力去好好发挥我们的好奇心。发展特定的学习习惯是通往个人幸福和事业成功的一条路,这种习惯需要自觉建立,认真培养。罗斯福的成就足以证明,终身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聚汽观察(juqiwangluo) 公众号,欢迎评论,转发!

 «    1    2  
 
[ 资讯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