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配件社区网讯: 日本地震之后,日企在川的商务考察和投资活动已经呈现加速势态。与此同时,四川在软件、电子、汽车、重型机械制造等领域,已经在为迎接日本震后产业转移进行积极准备。
日企加速入川
5月初,四川省商务厅副厅长刘欣曾带队前往日本考察,“主要是拜访企业,了解震后日本产业转移动向,吸引日企投资入川。”
刘欣在考察后认为,日本企业在震后的产业转移的趋势要从日本能源构成以及供应链恢复情况等方面来综合分析。日本可能持续出现10%~15%的电力缺口。若其他能源无法很快替代核能发电缺口,或者下游客户需要就近供给,日本产业转移的速度就会明显加快。而近期日企在川活动的频繁也在某种程度上呼应了这个判断。
日本神钢集团(下称“神钢”)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在日本地震之后,神钢在中国的投资战略正在调整。
神钢在华销售总公司、成都神钢建机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八木铁这段时间异常繁忙。“公司已经决定将总部机构中的一部分转移到成都来。此外,神钢集团下属的成都神钢建机也正在酝酿新一轮增资计划。神钢建机准备在近期增资3500万美元。增资之后,神钢建机在川的投资额将达到6500万美元。”而地处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另一家神钢子公司成都神钢起重机有限公司正加快厂房建设,预计在明年建成投产。
神钢紧促的投资脚步反映了一些日本企业在震后进行产业调整的新思路。
四川省商务厅外国投资处处长王蔚荩明显感觉到日企近期在川商务考察投资活跃度的提升。
5月底,三菱商事株式会社与四川省政府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三菱将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机械设备、化工、零售业等方面与四川省展开全面合作。而日本夏普株式会社也与四川在电子通信、环保和新能源领域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夏普的项目小组已在积极筹建当中。
“从我们考察和调研的情况来看,机械制造、汽车、电子信息等领域的日资企业对四川表现出浓厚兴趣。我们预计下半年,日资入川的势态将明显加快。”刘欣表示。
四川出访相迎
日本地震所引发的产业转移趋势,在四川省看来是一次不可错过的机遇。
据四川省商务厅人士介绍,目前四川的电子信息、汽车、IT、机械制造等领域已经逐步形成规模,具有一定的产业优势。这为日本上游产业配套企业落户提供了可能。
从四川官方到产业界,日本产业转移的争取工作已经开始热烈地展开。
在4月底成都举行的国际软洽会上,围绕“3·11”大地震后日本软件产业转移与合作,成为大会期间讨论最热烈的话题。
据成都市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袁宗勇介绍,成都已经发展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具有竞争力的软件产业及信息产业外包服务业基地,年均增长率超过30%。软洽会结束后,成都着手开始准备软件产业招商团队,准备赴日招商。
除了省会成都,包括乐山、遂宁等四川的地市也开始展开行动,争相拜访日资企业,希望能借助日本产业转移的趋势,获得更多的项目和投资。
“市里在上个月专门组织了招商团到武汉等省外日企投资地进行了考察,拜访了很多日企。”遂宁市投资促进委员会副主任赵国表示,遂宁希望能以河东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园为代表,吸引一批高质量日资项目入驻。
从省到各地市频频出访,在刘欣看来,“是对日招商中一个增进了解、加深感情的过程。”刘欣表示,四川省商务部门正在联合部分产业园区和日本商事会社进行合作,推进日本产业园的建设,以促进日资企业进行集中投资,进行产业链招商。
各地争抢
事实上,除开四川之外,国内诸多省市已经展开了大规模的对日招商。
在日本地震之后,广东的东莞、佛山等日资企业聚集地纷纷展开赴日驻点招商。而河北则根据省内产业分布情况,在对日招商上进行分区分行业招商:唐山重点瞄准装备制造,沧州定位化工,廊坊重点关注电子信息产业。江苏丹阳则把招商重点放到日本汽车零部件企业方面。地震后,日本中小型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出现集群化向中国转移的趋向。丹阳市与30多家日本汽车零部件企业达成协议,建设日本汽车零部件工业园,而未来三年的目标是300家。
中信证券(600030,股吧)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胡一帆撰文分析,“长期来看,日本地震可能会加速产业链向亚洲包括中国、韩国、新加坡、台湾在内的其他国家与地区转移。”她认为,受影响最严重的日本东北部地区涉及很多重要的工业类工厂,包括汽车、核能、石化和半导体,企业可能渐渐地会把零配件的配置、全球采购放到日本以外的地方。
随着日本国内产业转移形势逐渐明朗化,国内各地对于日本产业转移的争夺或将呈现出更为激烈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