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第8届西湖峰会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外资核心技术垄断突出,合资优势几无

发布日期:2011-06-20 来源:科技日报 浏览次数:1187
中国汽车配件社区网讯:要合资,也要给我们一些机会!!!
中国汽车配件社区网讯:
  日前,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目录》),该《目录》的相关规定一改中国政府一直以来对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放开政策,指出未来在鼓励外资在华成立新能源汽车合资公司的同时,要求外资股比不超过50%。

  据了解,在核心技术方面,外资对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垄断非常突出,去年统计出来的世界零部件一百强,韩国就有四个,中国一个也没有。而《目录》中被划定的“关键零部件”涉及广泛,包括动力电池、正极材料、隔膜、电池管理系统、电机管理系统、电控集成、驱动电机、耦合驱动系统、电动空调、电制动、电动助力转向、怠速起停等。

  发改委一位未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表示:“该《目录》是国家首次对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合资股比做了明确规定,而这一规定对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整个产业布局和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对于《目录》的出台,各方的反应不尽相同,一位跨国零部件企业的负责人表示:“"关键零部件"中的项目几乎涵盖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方方面面,关键是很多零部件在中国的生产工厂,原先并不是按照"不超过50%"的股比来投建的,这个政策将使得大批在华外资企业调整股比。”

  另外一位未透露姓名的外资零部件企业的负责人认为:“对于这个《目录》的理解,我们比较困惑,既然属于鼓励范围,为何又限制股比结构,实际上是对外资新能源零部件进入的一种限制,而这样的限制让有计划将新能源技术引入中国的外资有了顾虑,也有可能做出别的选择,比如选择亚太地区其他的国家生产这些零部件。”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付于武则表示:“如果我们放弃主导地位,简单地把市场让出去,那对中国零部件产业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是很可怕的。中国汽车市场很活跃,但是要合资,要留给中国零部件企业一些机会。如果完全放开,那国外公司就长驱直入了,我们的核心零部件、电控电机、控制系统肯定就没有机会了。”

  独立分析师周鹏波表示:“对汽车零部件企业就是要有所控制,尤其是关键零部件的控制,汽车的竞争就是关键零部件的竞争。不光是汽车,我们的企业在国外都是这样磕磕绊绊的,都是在壁垒这种相互的纠结中前进的。在中国我们一点壁垒不设,完全把市场打开,这对中国企业不公平。”
 
[ 资讯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