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汽配经销商都遇到一个问题:产品越来越多,但利润却越来越少,这是为什么呢?简单归纳一下,大概有四大原因:
一是消费意识的普遍理性化。
随着汽车零部件供应的日渐丰富,消费者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多,从货比三家到货比三十家,自然是越比越精了,常规产品的暴利很难再看到了。
二是汽配同行的增多。
同行多了自然就要竞争,竞争的方法有很多种,最简单的就是砸价。比如,一条汽车皮带你卖100元,我卖90元,你改卖80元,我则改卖70元......一直把价格逼到一个利润的临界点上。
另外,现在的经销商普遍学会一个初步的产品组合概念,即A品牌产品不赚钱,以此来吸引消费者,再通过B品牌产品赚钱,若B品牌产品不赚钱,就通过C品牌产品赚钱......一直整得各个品牌产品都不赚钱。
三是现代零售终端的崛起。
低廉的售价抢走了大批消费者,为了应战,经销商不得不压缩产品利润。
四是内部管理成本的增加。
早期的经销商很多是夫妻档,经营方式一般都是地摊式的坐商,管理和营业成本均很小。而随着他们规模的膨胀,开始有车、有办公室、有门面、有部门,可以算得上是企业的规模了,但绝大多数经销商的管理水平仍停留在个体户的水平。
当然了,以个体户的管理模式去管理一家企业也不是不行,问题是管理成本会很高,而高成本又将直接吞吃经销商原本不多的经营利润。那在此环境下,一个聪明的汽配经销商,如何保障自己在代理产品的过程中获得相对丰厚的利润呢?
01正确的产品组合和渠道规划
首先,汽配经销商要对代理的产品进行定性:
- 大品牌产品:其特征在于薄利多销,是指低利润率、高市场占有率的产品。大品牌产品销售量大,能够实现自然销售,无需追加过多投资。另外,经销商可以借助企业投入大力度的品牌传播,会获得不错的销售量。
- 中小品牌产品:指具有高增长率、低市场占有率特征的产品。经销商拥有这类型的产品,并不是为了追求销量,而是为了赚取利润和维护客情关系。
- 库存产品:也称衰退类产品。特征是低利润率、低市场占有率。不仅无法为企业带来收益,而且会带来资金和库存压力。
由于每个汽配经销商的实际情况不同,在产品管理上具体策略也有所不同,但指导原则是一样的,就是根据各类型产品的发展方向进行管理和调整。
02发现隐形成本问题
外部的经营能力很大程度上是由内部的管理能力所决定所支撑的,而成本控制能力就是管理能力的主要体现形式。我们这里所说到的成本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叫硬性成本,是必须要支出的,比如人员工资、车辆费用、仓库租金、资金利息、税金等等,并且这些成本是有账可查的;另一种成本叫隐形成本,虽然没法在账面上直观反映出来,但每天都在出现的,会增加成本、增加内耗、降低工作效率等等,比如,员工办事拖拉、得罪客户、个人业务能力低下等等。
这些貌似鸡毛蒜皮的小事情,看起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每件小事都会产生连带反应,由小至大,都会关联到效率与成本,导致内耗和浪费。
03定期生意回顾,进行量本利管理
现在很多经销商是笼笼统统做生意、含含糊糊做产品,没有一个定期梳理产品、盘点经营状况的意识和习惯。每笔生意认为只要有合适的毛利就做,可到了年终季末一盘点,却发现手里只有一大把库存和应收账款。这种情况自然大大降低了经销商的利润。
因此,经销商应根据产品的运营状况进行定期回顾,并重点回顾经营产品的“量、本、利”三大指标。只有这样,经销商才能清楚各产品对自己生意的贡献度,知道自己生意的重点及下一步需要采取的措施,最后确定合理的产品组合。
04反督促厂家业务员获得厂家支持
经销商有必要学会反向督促厂家派来的业务员,以争取充足的资源或政策支持。而作为厂家的业务人员,可以分析当地市场情况及经销商经营状况,与厂家高层进行沟通,争取对市场的支持。这样一来,自然就能帮助经销商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利润。
另外,经销商还可以和业务员共同总结问题,以及讨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对双方都会有明显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