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第8届西湖峰会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汽车零部件:合资带来七大益处

发布日期:2011-06-28 来源:汽车报 浏览次数:1123
中国汽车配件社区网讯:编前近一段时间以来,本报连续刊登了“汽车零部件合资能否换来核心技术”的系列报道,在行业内引起了强烈反响。当然有拥护者的喝彩之声,也有不同意见者的质疑之声。

  由于所处的位置与岗位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当然有所不同。尽管系列报道引起一些争论,甚至遭到少数人的质疑与指责:“汽车报是在炒作”,但我们还是本着平和与开放的心态,欢迎各界人士亮出你的意见,这对汽车工业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最近,国内部分专家对汽车零部件合资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批评,并将其归结为“国家的战略决策失误”。且不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但换一种角度,或许我们会得到更有价值的结论。

  在全球化和后WTO的发展背景下,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其作用和地位应得到更多关注和研究。近日,笔者走访了上海联合电子、小糸车灯、延锋伟世通三家零部件合资企业。不同于外界的普遍认知,这几家企业都具备了相当强的竞争力,并且中方在企业内部拥有很大的话语权。这几家企业有着许多共同的发展经验和特点,虽然在国内零部件产业内或许有点“非典型”,但却能带给我们更多启示和思考。

  首先,合资企业的中外双方建立了“互相信任、平等合作”的关系,都坚持了合资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追求本企业的长远利益,最大限度地利用外方资源,求大同、存小异,淡化了中方和外方的博弈关系。

  其次,合资企业的中方具备与外方对话的能力,包括管理上的对接,技术上的合作和吸收能力等。这一点显得至关重要,尤其在与拥有强势技术资源外方的合作中。

  第三,这些企业抓住了有利的发展机会。上世纪90年代国产化浪潮促使一批合资零部件企业发展自己的技术力量,带动了这些企业的技术提升。这些抓住机会的非原供应商企业也因此进入到整车企业的配套体系。

  第四,企业拥有强大的技术中心。其中,一家企业的员工中有近一半从事研发工作,另一家企业在合资前就将建立技术中心作为谈判的必要条件。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这些企业从一开始就明确了取得知识产权和专利的重要性。

  第五,合资前期外方带中方入了门。这几家合资企业外方在前期所给予的技术支持和培训、建立合资企业技术中心等为合资企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例如,某家企业刚创立时,外方就给予中方众多员工免费境外培训的机会。

  第六,入门后的中方管理者有长远的战略思维,具有居安思危、不断进取的精神。在获得一定的技术基础后,这些企业开始谋求自主研发和独立发展,形成了自主开发能力,响应速度快,可以与整车企业进行同步开发,获得了整车企业的信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

  第七,走中性化发展之路。这几家企业虽然是某集团投资的零部件企业,但现在配套的企业已基本涵盖国内的合资和自主品牌整车企业,也为国内汽车产业自主开发做出了巨大贡献。

  如果对这几家企业的发展经验做进一步归纳总结,我们还可以从天时、地利、人和的角度去观察。

  天时可以理解为在现有的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下谋求发展。目前,在全球化不断深入和中国加入WTO的大环境下,要想复制日本在1956年制定的《机械工业振兴临时措施法》以及类似上世纪90年代推进国产化的政策环境已不现实。事实上,许多国内合资零部件企业错过了上世纪90年代国家推进国产化的契机,而这样的机会稍纵即逝,那些没有抓住机会的合资企业目前只能更多地受外方控制。但是,我们现在的天时条件也不是过去所能比拟的。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合资企业滚动发展已为中方积累了大量财富,让中方拥有了更多可利用的工具。在全球汽车产业重心转移的大背景下,凸现国内竞争国际化特点,我国合资汽车零部件企业可以抓住机遇,通过融入全球研发平台从而促进合资企业自身研发能力的提升。另外,有条件的企业应该走出去,将国内资本与国外技术进行对接。

  地利和人和可以理解为利用好我国合资零部件企业的本土化优势,但不能一味固守,而要锐意进取和学习创新。地利更多体现在处理与当地政府关系、充分利用本土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以及对本土市场信息的把握。随着合资的不断深入,双方的能力天平在不断发生变化。如果中方仍只停留在本土支持能力,在技术开发能力与消化吸收能力上毫无建树,那么双方的合作天平就会向外方倾斜,也就面临着外方独资或控股的趋势。合资汽车零部件企业需要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形成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自身地位,以非原配套供应商的角色去争取市场份额,而不是等、靠、要国家的政策支持。这才是合资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的关键。
 
[ 资讯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