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由于零部件配套体系潜在的巨大利润,几乎每个合资公司都有自己相对封闭的零部件体系,而这个配套体系往往也由外方所掌控。这种情况,在日系、韩系车企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看来,中国零部件企业应该抓住机会,顺势进入日系汽车配套,并迎接韩系汽车(如现代)零部件供应体系开放时机的到来。
不过,由于合资公司产品的外方导入特点,这些往往属于全球平台的产品,出于成本的考虑,在设计之初就限定了零部件的配套。合资公司在中国的本土化生产,并不能带来本土化的成本优势。而且,这些零部件都不是按零部件国产化的标准来投入,而是按整车开发能力计划。中国零部件企业还需做好这种开发模式的转型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