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第8届西湖峰会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法规

数据揭示中外零部件标准差距

发布日期:2011-07-19 来源:汽车网 浏览次数:1067
中国汽车配件社区网讯 数据揭示中外零部件标准差距
  4月26日,参加2010北京国际车展的零部件展商陈绪丰,一早就来到了展台前,等候中国重汽总经理蔡东的到来。其实,身为隆中机械控股集团董事长的陈绪丰与蔡东交往已久,蔡东此次前来,一是看看隆中的产品,二是洽谈继续合作事宜。

    整车企业来谈合作,对零部件企业自然是件高兴的事。但令陈绪丰更兴奋的,却是最近将要发生的事情。瑞典的沃尔沃、印度的里南等跨国商用车公司将派人到隆中考察配套

    “只要老外能到我那儿去,配套就基本没问题。因为我们有同国际品牌一样的承诺,价格又比他们低,为什么不用我们的呢。”陈绪丰之所以敢说如此的大话,是因为他的企业具有与国外同步的验证体系,这套体系保证其产品可达到国际标准。

    长期以来,中国零部件工业发展滞后,已成为国人的痛。“零部件的自主忧局”、“零部件自主研发困局难解”等等新闻标题,已成为中国零部件工业发展现状的概括。在此背景下,人们希望越来越多像隆中这样的零部件企业出现的同时,也在解析问号,中国零部件工业到底如何才能做强?

    几年前,全球最大的自动调整臂生产商瑞典的哈代克斯,为了研究中国市场,曾拿中国制造的自动调整臂做测试,测试结果,可靠性仅为哈代克斯250万次的1/5。几年过去了,中国许多企业的标准还停留在目前的行业标准50万次基础上。50万次与250万次在质量上的差距是什么?

    从事自动调整臂和盘式制动器制造的陈绪丰告诉记者:“自动调整臂的50万次对公交车来说,意味着半年的使用寿命,如果达250万次试验标准,自动调整臂则可使用三年。实际上,这就是我们与世界水平的差距。这种差距还体现在气压盘式制动器上,目前市场上国产的气压盘式制动器大多停留在50万次的可靠性试验上,而国外的气压盘式制动器标准与自动调整臂一样是250万次。”

    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大的差距?陈绪丰认为,行业无标准检测,企业没验证体系,导致了产品质量控制的难度,导致了技术无法升级。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装备部部长陈长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汽车零部件测试标准、测试手段和测试技术落后,已经给国内零部件制造业发展笼罩了一层阴影,制约着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

    陈绪丰对记者说:“要达到跨国公司要求的标准,企业要制定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为了让技术要求在产品上实实在在体现出来,试验项目要覆盖所有标准要求。比如,自动调整臂的试验包括调整力矩试验、回差检测试验、极限温度试验、防腐试验、疲劳耐久性试验、粉尘试验、静强度试验、动态试验。而做这些试验,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陈绪丰告诉记者,仅自动调整臂的台架检测线的投入就达80万欧元,这些试验设备基本上是24小时不停机地运转,全面测试产品的各项性能。

    其实,产品的验证体系不仅是把控质量标准,更重要的是与自主研发有很大关系。产品设计出来,能不能达到设计要求,这就要通过试验来验证,获取数据。如果存在缺陷,通过试验进行修正,如此反复,最终达到设计要求。

    陈绪丰告诉记者,2004年隆中就开始研制盘式制动器,用了4年时间的验证,才达到国外250万次的标准。

 
[ 资讯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