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会的交通部门公交、规划、智能交通、货运4大部门的负责人谈起“百万车城”,他们称:“现在是佛山交通发展的变革期,正是私人交通和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的博弈期”。拥堵、缺停车位、油费高涨都在“抢夺”车主的幸福感,交通部门表示,今后的出路还是在于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市政府已在公路建设资金中设立了每年2000万元的公交发展资金,用于补贴各区的公共交通发展。”
问题:
佛山停车位缺口或超七十万
本报此次发起的车主幸福感调查中,停车位紧缺的问题相当突出。据今年年初进行调研的《佛山市交通白皮书》所提供的数据,全市小汽车泊位供给数量约28.8万个。另一项交通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佛山共有私家小汽车54万辆,按每车1.2~1.4泊位需求的规定,总的泊位需求应为64万~75万个,可见,停车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尤其以禅桂中心区更为严重,并导致部分车辆占道乱停,直接影响道路通行效率。
而据最新统计数据,近百万的上牌机动车中,私人小轿车占比约为87%,粗略估算私人小轿车大约87万辆,以此推算,那停车位需要104万~122万个,停车缺口甚至达到70万~90万个。
市交通运输局规划科科长苏仕超昨天强调,全市28.8万个停车位为不完全统计数据,而停车位紧缺在禅桂中心区尤为突出,“因2006年才有明确规定新建小区的车位配比要求,因此老城区的老楼盘停车缺口最突出。” 今年上半年,禅城区计划修建12 个机械立体停车场,约增加2400个停车位,但仅金城街公共停车场1个完工,1个动工,余下10个均未动工。
苏仕超也坦承,停车缺口越大的区域土地资源越匮乏,新增停车位难度越大。根据交通部门提供的材料,三旧改造重新规划公交站场、停车设施等配套设施或将成为解决停车位规划“历史欠账”的出路。
对策:
拟增停车咪表引导系统
交通部门昨天公布了一则好消息,正研究利用人行道设置港湾式停车位,结合市民上下班、学生接送等特点对道路进行适应性改造,“比方说在学校门前拓宽港湾式停车落客区,仅在上学放学期间开放。”
另外,咪表停车诱导系统也正在研究可行性。据介绍,人行道较宽的地方,要开辟专门的咪表停车区。广佛通IC卡将会应用到停车费支付上,而且可以避免车主兜圈找停车位的困境。据介绍,智能停车系统打造后,市民可通过停车诱导和停车信息系统,实时了解全市公共停车场停车的情况,引导车主迅速找到停车位。
苏仕超还表示限制小汽车发展与发展公共交通要共同推进,采取“组合拳”。价格杠杆是其中一个手段,禅城在7月就已提高了停车收费标准。
关键词:
交通堵
举措一:拟提前完成LNG增车目标
针对解决拥堵、停车位紧缺的困境,昨日,市交通部门的几大“巨头”不约而同地提到发展公共交通的理念。“就具体举措而言,主要是增加公交车数量以及调整公交线路。”佛山市交通运输局客运科科长张坤昨天介绍,考虑到今年小汽车急速增长,年初就制订了2011年公交提升计划。
按计划今年要增加1172辆公交车,张坤表示,“目前已经增加了600多辆,到年底可能会超过1172辆;而2012年增加1000辆LNG公交车的目标,预计将会提前到今年年底完成。”在线路调整方面,新增1条线路、调整17条线路的计划拟于十一前完成。另外,公交信息服务平台也将于8月底前完成投入使用,届时市民可通过手机短信查询公交还有几站路到站。
举措二:高明三水也搞公共自行车
目前佛山开通公共自行车服务的区域有禅城、南海桂城、顺德大良和北滘、东平新城,共投放公共自行车10600辆,服务站点291个。年内禅城将新增4000辆公交车,南海新增3000辆公交车,而高明、三水区也力争年底前开通公共自行车服务。
据张坤介绍,佛山的公共自行车利用率较高,达到7次/辆/天,远高于杭州3.5次/辆/天。昨日,北京市交通委运输管理局、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也来佛山“取经”。
对于本报早前报道的跨区借还车难的问题,市交通部门昨天明确提升“三定”措施,“即指定调运负责人,具体组织实施车辆的调运;规定调运时间,把车辆使用频率较低的时间段作为调运时间;规定调运地点,由各运营管理公司协商确定,尽量选择在各管辖区域交界处的3至5个站点作为调运地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