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期内,集团录得总收入约为人民币52.30亿元,较去年同期轻微下降6.8%。毛利约为人民币4.27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9.8%,主要是由于期内业务量减少及生产成本增加等不利因素结合影响所导致。期内录得可换股票据公允值变动所带来的亏损约为人民币645万元,该项亏损为一非现金项目,不会为集团的经营现金流带来任何重大不利影响。在计算可换股票据公允值变动所带来的亏损后,集团的本期盈利约为人民币6,413万元,本公司股权持有人的应占利润约为人民币2,209万元,每股之基本及摊薄溢利均为人民币2.02分。撇除该项可换股票据公允值变动所带来的亏损,集团的本期溢利约为人民币7,058万元,本公司股权持有人的应占利润约为人民币2,854万元。董事会建议自集团转型至汽车工业后之首次派息,派发截至201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之中期股息每股1港仙(约相等于人民币0.83分)。
业务回顾
发动机及其部件-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五菱柳机」)
发动机及其部件分部继续成为本集团上半年经营溢利最主要的贡献者,部门营业额(对外销售)达约人民币17.21亿元。经营溢利为人民币9,948万元,增长12.2%,经营表现保持一贯良好状态。
报告期内,尽管受疲弱之市场状况所影响,五菱柳机总销售量维持约40万台,当中约80%销售于上汽通用五菱。其余的供应给其它汽车制造商,包括一汽海马、吉奥汽车、资阳南骏汽车、北汽福田等。其它产品如农业机械之销售在该期间内则保持平稳。
随着生产发动机汽缸有色金属零件新生产线于2008正式投产以及于2011年上半年投产之缸体、缸盖铸造新设施,期内经营溢利率进一步由2010年同期的4.9%上升至5.8%。同时,期内研究和开发费用大幅度减少,也使该分部之经营业绩受益。
汽车零部件-柳州五菱汽车联合发展有限公司(「五菱联发」)
由五菱联发营运之汽车零部件分部,作为向上汽通用五菱供应大部份关键汽车配件之主要供货商,在2011年上半年,于业务上经历了轻度倒退。部门营业额(对外销售)达约人民币25.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4%。经营溢利为人民币2,317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0.2%。
上半年总销售量约为60万台/套,与去年同期相比略微下降6.3%,其中对上汽通用五菱之销售继续占该业务板块总营业额之90%以上。受期内业务量减少及生产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经营溢利处于较低水平。然而,随着青岛厂房安装的附加设备及机器,以及一系列升级和整合方案之实施,能有效地促进营运之稳定性,并提高运作效率。因此,尽管在2011年上半年受到市场之整体不利因素所影响,该分部仍能为集团之业绩提供正面之贡献。
尽管在目前不利的市场条件下,本集团仍然认为上汽通用五菱现有之成功产品以及新车型所建立之市场竞争实力,将继续为下半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分部之运作提供有力支持。集团将继续谨慎地实施未来之产能扩张及业务多元化计划,以进一步加强集团在中国汽车行业之竞争力。
专用汽车-柳州五菱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五菱专用车」)
专用车分部的营业额(对外销售)为人民币7.1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8.9%。经营溢利为人民币1,360万元,较去年同期下跌13.8%。主要因为市场气氛疲弱及政府补贴方案终止等因素所致。报告期间,集团上半年共售出专用车约19,000辆,其主要产品包括多用途小型客货车,改装厢式客货车及微型厢式运输车等。
尽管如此,专用汽车分部于期内仍继续开发及推售新型号汽车以扩大其产品范围,其中包括推介各种新能源电动汽车。
集团对专用汽车分部2011年下半年和未来一年之业务前景保持审慎。然而,集团仍然对此业务分部之长期业务潜力怀有信心。生产和管理方面,在有效之成本控制方案之支持下,集团将继续抓紧机会,在不断巩固其现有业务下,同时探索在国内外促进该分部经营业绩之机遇,务求让此分部对集团之业绩作出突破性贡献。
贸易和供应服务-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五菱工业」)
贸易及供应服务分部之营业额(对外销售)为人民币2.3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7.8%。分部间销售(主要为向五菱联发及五菱专用车之钢材及生产物料销售)为人民币6.51亿元。相应期间之经营溢利为人民币967万元。为开拓业务及提升营运效益而推行之发展及整合措施,包括成立综合技术中心及销售公司、增聘高素质技术及管理人材等,加重了此分部之费用支出,对期内之业绩造成影响。然而,由五菱工业负责营运的贸易及供应服务部门,仍继续为本集团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
中期股息
考虑到集团之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董事会决定宣布二零一一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之中期股息为每股1港仙,这是集团从事汽车行业业务以来之首次派息。董事会认为,具透明度及稳定之股息政策,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乃是重要之公司策略,因此已决定于今年年底之前制定适当之政策。
未来之增长策略
集团对于中国汽车行业之长期增长潜力充满信心,并且认识到在商业领域中,挑战和机遇彼此相互并存。为了应对汽车行业之挑战及把握机遇,集团已规划了一系列妥善及有效的发展策略:
- 技术改造:为发动机及部件部门进行专门化的规划工作,通过新建立的发动机汽缸零件生产设施,为现有的产品提供垂直整合的生产流程,并将业务推广至包括上汽通用五菱在内的现有客户
- 业务拓展:目标是与中国其它的汽车生产商建立业务关系,从而使集团获得有益及业务多元化之发展
- 产能提升:透过去年在青岛收购之厂房及若干生产设施之安装;以及在柳州市新收购之工业用地, 为汽车零部件及专用汽车分部扩充产能,目的为提升生产效率及增加产量以满足来自现有客户和新客户不断增长之需求。
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透过开发及推广各种各样的新型号专用汽车,以支持国际及国内市场拓展,使本集团的总体获利能进一步提升
- 提升效益:借着营运系统之改善及提升,达致效率及绩效标准提高及生产成本控制之目标,加强集团与客户之间的凝聚力,以保持高度之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