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加店内场景
热点解读
汽车“三包”政策的争论依旧,但汽车作为商品的市场属性正在被广泛的认同——像其他商品一样,售后服务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问题车”不再投诉无门,消费者维权的成功率大大增加了,未来汽车消费的重心也开始向汽车后市场倾斜。
传统的“维修就找4S店”的理念正在变革,新型的专业化、品牌化的维保服务模式正在兴起——
4S店——“轻服务、重销售”症结阻碍发展
一方面维保占据营收的大部分,另一方面服务从属于销售, 4S店在后服务领域要做的不仅是技术提升,更是理念转变
北京有条著名的来广营汽车一条街,这里分布着十几家各大品牌的4S(整车销售Sale、零配件Sparepart、售后服务Service、信息反馈Survey)店。科技日报记者来到这里,对前来维修的车主们进行了一个随机小调查,听听他们对4S店的评价。
宋先生只在买车的地方做过一次保养。“我是2008年买的车,因为这家店优惠幅度大。”车现在已经行驶了快7万公里,保养、维修也多了起来,宋先生说,“保养一般不上这里来,其实在什么地方做保养都一样。只有维修到这里,但遇到比较麻烦的问题,人家就显得有些不耐烦。”
车主莫先生的车行驶了1.5万公里,给车做了3次保养,“别的还可以,就是觉得收费项目有些不合理,配件太贵。”
去年,某网站的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车主对4S店的服务不满意。
4S店这种经营模式进入中国已10载有余,全国目前有15000家4S店。“轻服务、重销售”已经成为4S店的最大症结。2010年车市需求“井喷”,很多企业都以销售为中心来开展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对于4S店来说,销量高才能得到厂家的高优惠,销量是利润之源,销量不行就一票否决。
业内人士指出,在汽车市场竞争接近白热化的未来,各汽车企业或是车商都必须对售后服务加大力度,确切说是对整个4S店的服务加大力度。所以,4S店必须意识到这个问题,力争在售前、售后以及差异化服务方面给消费者一些新的感觉,换取消费者对自己的持续信任。
驰加——全球统一的标准流程
近年来,由米其林、壳牌等汽车零部件商和养护产品品牌开设的连锁汽车服务店越来越多,对传统4S店发起了直接的挑战
在北京北五环外的安立路上,有一家“驰加”汽车服务中心店。天蓝色的高大标牌上米其林面带微笑向路人挥手致意,这是目前超过630家驰加店中的一家,每天都有各种品牌的车辆来这里维修——并不只是轮胎问题。
“驰加倡导对爱车进行日常有规律地保养,把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消除在初始阶段,这也是驰加专注于轮胎、机油、制动等和安全紧密相关的业务初衷。”米其林(中国)轿车及轻卡替换市场渠道部经理刘鹏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2002年驰加品牌诞生在澳大利亚, 2003年1月中国第一家驰加店诞生在上海,并很快在国内铺开网点,驰加将标准化连锁服务体系引入中国的汽车后市场。拥有全球统一的标准操作流程、服务技师的培训、以及一套量身定制的经销商管理系统(DMS)。
为了保证消费者体验,驰加汽车服务中心对硬件设备也有详尽而严格的要求。店内配备来自德国百世霸、驰耐宝、伍尔特、世达等著名公司的专业操作设备和工具,协助操作技术人员服务于各种车型,特别是中高端车型。
别克关怀——从被动维修到主动服务
“别克关怀”推出迄今已十年,已成为别克品牌的核心竞争优势,也正是其差异化竞争的优势之一
最近,别克车主的邮箱里又收到了提示邮件:“别克关怀”又推出全新服务活动,包括全车免费体检和定制养护优惠计划,这是 “别克关怀”今年为消费者提供的又一重量级服务。
作为中国汽车的第一个售后服务品牌,“别克关怀”最受人瞩目的是其全新的“关怀式售后理念”,及在此基础上推出的6项标准化“关心服务”。“别克关怀”的推出,突破了售后服务在形象上从属于销售的现状,更将汽车售后服务从传统的被动式维修服务带进主动关怀的新时代,同时将加强别克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的书面采访时,别克售后服务大区经理杨宏彪分析道,从长远来看,市场发育到成熟阶段,服务必定是占主流的。别克认为,每一辆新车销售出去只是一次性行为,但售后服务将伴随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售后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在空间。
编后:没有竞争不会有发展。在保有量大幅提升的今天,专业化、品牌化的汽车后服务已出现。4S店不再是唯一的选择,新型汽车维保服务正在凭借着标准化的技术流程和现代的管理模式成为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对手。
尽管4S店还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面对变化的市场形势,4S店正在努力改善服务。而如何让车主们体验到超出以往的服务感受,则是新型的服务模式。
汽车维保服务多种模式的并存与竞争,不管对汽车产业本身还是消费者来说,都不失为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