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1年末,也许很多国内大众品牌的车主会遇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可以在4S店置换翻新的发动机。这种由大众一汽发动机再制造项目生产的“翻新”发动机,价格至少便宜30%,同时还能享受与新发动机相同的2万6千公里的质保。
今年8月27日,作为我国首个动力总成再制造基地及第一批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企业,大众汽车集团和中国一汽集团合资建立的动力总成再制造基地大众一汽发动机(大连)公司动力总成再制造项目,在辽宁省大连市投产,初期计划年产能5000台。据介绍,该公司将从发动机再制造开始,未来会进军变速箱等再制造领域。预计今年末,该公司再制造的发动机将进入市场。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是指将旧的汽车零部件利用先进的手段进行专业化修复,使其恢复到原有新品一样的质量和性能的批量化制造过程。与制造新品相比,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在节约成本和节约资源方面优势明显,属于循环经济领域。
与欧美等汽车发达国家相比,起步于“十一五”时期的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行业发展较慢。2008年国家发改委开始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试点工作,并选定首批14家再制造企业为试点单位。在2009年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对再制造产业进行了详细阐述。2010年,我国又将包括汽车零部件在内的再制造行业列为国家“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
放眼世界范围,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已经成为一个朝阳产业。以汽车保有量在2.85亿辆的美国为例,2010年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市场达到400亿美元。而在我国,尽管2010年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8000多万辆,国内报废车辆近400万辆,但汽车零部件产业占得比重太小。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再制造汽车发动机在11万台左右,再制造变速器大约6万台,再制造发电机、起动机100万台左右,产值低于25亿元。
“尽管当前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行业刚刚起步,处于萌芽阶段,但未来的前景十分广阔。随着近些年来中国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每年临近报废汽车数量也在上升,这为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按照美国等汽车发达国家汽车保有量和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比例来看,中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行业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国际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美国美驰公司售后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王尚谦说。
近年来,巨大的国内市场也吸引了一些国际知名零部件再制造企业。除了大众汽车早已瞄上这一市场外,德国的ALBA公司、英国的李斯特集团等都已经进军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行业,其中李斯特集团在中国的合资企业济南复强动力有限公司也被纳入首批14家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企业。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晏一平表示,从2008年3月我国开展在14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的再制造试点工作以来,我国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工作在相关标准、技术与工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推广宣传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成果,试点企业基本了解和不同程度地掌握了再制造的技术与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