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这十年,从技术角度上,我国汽车在整车制造能力、核心技术的研发方面,对世界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方面,被寄予期望也有所提高,中国成为世界先进汽车技术的聚集地。2001年,在中国提交的汽车专利申请数量为9043件,2010年则达到4.5442万件,年平均增速达30%左右。这十年,也成为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崛起并力求寻求突破的十年,吉利、奇瑞、比亚迪等自主品牌脱颖而出,在市场中起伏跌宕、奋力向前。
收获专利的季节
资料显示,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经过了3个时期。从1953年到1978年,是我国汽车工业的建设阶段,全部由国家计划组织生产和销售,不存在技术和品牌的竞争。红旗轿车红极一时,在国人心中更是其他汽车品牌所不能代替的。
从实行改革开放到上世纪90年代,这是我国汽车业成长的第二个时期,这一时期主要通过技术引进和建设改造,提高了产量。这也是捷达、桑塔纳、富康“老三样”盛行的年代。
2001年的入世成为汽车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的开始,自此,汽车业以降低关税的形式敞开了对外的大门。自2001年到2006年7月1日,我国汽车及其零部件的平均进口关税水平由31.7%降低到13.4%。全球汽车巨头大众、通用、丰田等悉数进入中国,中国汽车工业很快便迎来了合资高峰。民营车企也因此获得进入汽车市场的机会,为新时期自主品牌打造奠定基础。2001年,成立于1997年的奇瑞向市场推出第一辆整车;吉利也在2001年11月9号如愿以偿拿到汽车的“准生证”。中国汽车开始了外资、合资、民资等企业品牌的激烈竞争。
开放的政策以及潜在的巨大市场,让中国成为世界重要的汽车产销市场之一。从2001年到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从234万辆激增到1800多万辆,连续3年蝉联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大国和消费国。中国汽车销量占全球汽车销量的比重,也从2001年4.27%,增加到现在的25%左右。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大国”。
产销量的剧增,必然带来技术竞争和品牌的竞争,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之一,中国成为汽车技术的集中之地,以在中国提交的汽车专利申请数据为例:入世十年,在中国市场提交的汽车3种专利申请量均呈上升趋势。2001年,汽车发明专利申请为3711件,2010年增长至1.5216万件。其中,电气设备、底盘、车身、发动机列发明专利申请量前四位。在这4个领域,国内企业提交专利申请的数量与国外企业处于基本持平状态。以发动机为例,从1985年到2011年,在中国提交的发动机的发明专利申请中,国内企业占47.37%,国外企业占50%以上;而电气设备,则52.3%为国内企业提交的发明专利申请,47.7%为国外企业在中国提交的发明专利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