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第8届西湖峰会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柴油车国四标准再延期 称受制于油品供应

发布日期:2012-01-11 来源:搜狐汽车 浏览次数:10701
中国汽车配件社区网讯:柴油车国四标准再延期 称受制于油品供应

而高硫原油也是国外企业并不太愿意加工的。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教授曹祖宾称,“俄罗斯的好油就不卖给我们,而卖给我们的油,是国外不愿意加工、环保上有问题的。”

储节旺称,中国在炼油设备、工艺方面还有需要提高的地方。从国二到国三,再到国四,加工成本都是增加的。美国的炼油技术比我们先进,再者美国加工的原油整体品质也比我们的好,含硫量要低不少。

据统计,到2010年底,中国20%的炼油装置为2007年后新建,47%的炼油装置为2005年后新建。这些新建炼油装置一体化程度高、技术先进。当然,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油企尚有不少老的炼油设备,需要增设加氢装置,进行升级改造。这都意味着成本的增加。

不过,事实上提高环保要求并不一定意味着在经济上不合算。中石油上海的一位相关负责人曾表示,由于上海本地油品执行标准在全国是领先的,其销售价格较一般油品也有一定优势,因此在炼化大面积亏损的情况下,其所受影响会相对较小。

这点也得到了储节旺的证实,“如果企业拥有较好的技术能力,那么加工高硫原油,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利润率。因为高品质的成品油在定价上也比较高。不过技术水平差的炼厂就做不到这点了。需要投入像加氢装置等,这是不小的一笔一次性投入。”

需要更高的行政力量

新世纪周刊报道称,“正是由于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石油企业拖延,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缺乏作为,中国油品质量标准才一直落后于汽车排放标准。不仅如此,这些大型石油企业甚至将国务院通过的国家标准视为一纸空文。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全面供应国三标准柴油的日子,但市场上并无匹配的油品。”

那么问题该如何解决?中国在汽油脱铅方面的经验或许可以提供借鉴。那就是让更高层的行政力量介入其中。

新世纪周刊报道称,1998年,当时的国家环保总局力推汽油无铅化。因为有证据表明,铅污染会伤害人的神经系统,尤其对儿童智力有影响。早在上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已开始推行汽油无铅化。但当时石油企业的态度并不十分积极,推搪的理由也包括准备时间不足、工艺体系还不成熟等。在汽油中添加铅,主要是为了改变汽油的辛烷值(反映燃料抗爆性能和影响发动机功率的重要指标),工艺相对简单,成本也较低。

最终,主导汽油无铅化的并非环保部门,而是更高级别的行政力量。1998年,国务院发出129号令,限期停止生产销售使用车用含铅汽油。截至2000年7月1日,中国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汽油无铅化。

由于当时全国94%的汽油由中石化、中石油生产,两家石油巨头在禁铅工作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国家环保总局2001年在一份报告中称,中石化于1999年7月1日起全部生产无铅汽油,2000年1月1日起所属加油站停止出售含铅汽油,提前六个月达到国务院的要求。

 «    1    2    3  
 
[ 资讯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