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第8届西湖峰会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外资讯

奔驰 CES:将汽车化身为社交媒体平台

发布日期:2012-01-31 来源:与非网 浏览次数:1187
中国汽车配件社区网讯:德国汽车品牌奔驰(Mercedes-Benz)在2012年美国国际消费性电子展(CES)发表专题演说,强调该公司在车用资通讯娱乐系统(telematics)方面的进展,听起来有点像是要将汽车化身为社交媒体平台──就像该品牌其它竞争对手那样。

不过在会场之外,奔驰所属集团戴姆勒(Daimler)集团的研究人员接受EETimes编辑访问时,所透露的却是更具冲击潜力的内容──他们表示,未来电动车将可大幅减轻重量并拉长行驶距离。

戴姆勒集团董事长暨奔驰品牌大总管DieterZetsche是在CES首日(1/10)发表专题演说;Zetsche十年前在美国是家喻户晓的“Z博士”,当时美国车厂克莱斯勒(Chrysler)仍隶属于戴姆勒集团旗下,Zetsche曾为该品牌拍摄电视广告。

在专题演说中,Zetsche充分发挥德国人的魅力,行销他所谓的“汽车行动力新水准”──也就是戴姆勒集团开发的车用资通讯娱乐系统mbrace2;该系统首度现身于奔驰的 SL 系列新车款,将很快成为该品牌所有在美国推出之车型的标准配备。

mbrace2标榜是以云端技术为基础,利用戴姆勒的车辆后端服务器(Vehicle BackendServer)持续传送导航信息串流到汽车上,而且能连结 Facebook等社交媒体网站;此外,该系统还可回传实时性的汽车诊断资料给车商。

在市场行销层面,戴姆勒将 mbrace2 包装为“数字生活风格(digitallifestyle)”的解决方案,具备“个人化守门员”的功能,可让父母随时追踪注意小孩在车内的行动,以及透过Google搜寻信息,或是提供其它常见的上网功能。

而除了这些垂手可得的消费者商机,Zetsche暗示,持续兴盛的嵌入式车用智能功能,将可能催生更多的应用:“我们正在开发扮演数字同伴(digitalcompanions)的新一代车辆;除了会主动提供消费者娱乐功能,还能为驾驶人计画中的旅行提供天气与路况信息。”

为了避免消费者将当代的汽车理解为一个电子平台,引擎与变速器等零件都是最后才拼凑上去的,Zetsche分享了一个观点,指出车用资通讯娱乐系统将可改善安全性:“我们可利用网络来管理大量的资料流量,所以为何不也利用它来管理大量的交通流量?”

这类的资料筛选包括来自智能型手机的GPS资料分析,能识别出交通壅塞的地点,并让驾驶人避开那些路段,此外还可包括防撞技术:“尽可能使车辆安全仍是一个关键,因此我们正在追求的是零事故车辆的愿景。”Zetsche表示。

虽然奔驰在CES的公开演说主题是车内的电子,但该公司的工程师对EETimes编辑透露,该公司的研发活动有很大一部分是期望在提升车辆安全性的同时,找到替代性的动力传动(power-train)技术。

目前在航天工业扮演要角的碳纤维复合材料(carbon-fibercomposites),正大量应用于波音(Boeing)公司的新型飞机Dreamliner上,但对于高级车款来说这类材料还是太昂贵(高阶电动车制造商Fisker有在产品上运用复合材料)。一位奔驰的研究员表示,他认为复合材料被加速应用,将可带来制造成本的下降,而且碳纤维已经开始进军汽车领域。

在全复合材料车辆变得普及之前,势必还有好长一段路要走;而复合材料的运用将会带来车辆重量的减轻;车子重量减轻,意味着能行驶更长的距离,对插电式充电电动车来说重要性更为显著,因为对消费者来说,驾驶这类车辆的“行驶距离焦虑”,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目前在电动车领域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缺乏能像摩尔定律(Moore'sLaw)那样稳定进展的电池技术;电动车电池的储存容量与能量密度已经在过去十年进步幅度很小。在这方面锂离子电池仍然是居于主导地位,尽管其电量消耗时间与行使距离仍然停滞不前。

但对一般认为电池技术恐怕永远不再前进的想法,奔驰的研究人员相信,新一代化学配方的实验进展,仍有希望打破如此僵局。


 

 
[ 资讯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