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在国内春节休市期间,国际市场却一反前期的萎靡,各类资源产品的期货现货价格联袂走高,特别是铜价和金价接连创出反弹新高,虽然欧债危机仍然存在变数,但在国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确立2012年经济工作的重心在于“稳增长”后,整体市场出现企稳的迹象,而后美联储发布声明,预计将把接近零的短期利率至少维持到2014年年底,较此前预计的时间2013年要更长,极大的提振了市场信心,在此新春之际,结合国内外市场最新变化,静下心来研判市场动向,对于把握钢价走势是极其重要的,下面笔者结合市场现状为大家做些简要的分析,期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美共同“稳增长” 经济趋暖
国内经济现状:
去年我国GDP四个季度的增速分别为9.7%、9.5%、9.1%和8.9%,全年增速为9.2%;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投资)同比增速2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7.1%;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在连续两个月下降之后,12月重新升至经济枯荣线50%以上,达到50.3%。
但近几个月来,部分经济指标出现回调,经济增长动能有所减弱。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社会用电量单季平均增速这两大指标逐步下降反映了工业增长的乏力。而出口增速受外需影响也逐季下降,12月进一步降至13.4%,较年初大幅下降24.2个百分点。
去年下半年以来,货币供应量增速明显下滑。M1由6月末的13.05%降至12月末的7.9%;M2由6月末的15.85%逐月下降至11月末的12.7%,创近十年来最低,12月末微升至13.6%。去年下半年来,人民币存款增速下滑态势明显,全年人民币新增存款9.63万亿元,同比少增2.29万亿元。存款增速放缓的原因:一是去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导致派生存款相应下降;二是在负利率环境下,部分存款流向银行表外理财产品;三是不排除部分存款流向民间借贷领域的可能。中长期贷款需求降温明显。自去年4月以来,人民币贷款增速总体持续下降,进入5月以后,中长期贷款占新增贷款比重明显下降。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在新增贷款中的占比下降尤为明显,反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中长期投资动能不足。
政策取向: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2012年中国经济工作的基调为“稳中求进”。
就货币政策而言,具体政策措施包括:其一,存款准备金率可能将下调3-4次,每次0.5个百分点。受中国经济增速趋缓、人民币升值空间减小预期、房地产市场调控等因素影响,再考虑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复杂性和救援的曲折性,国际资金流入中国动力将减弱,加上贸易顺差收窄,预计今年外汇占款增幅小于去年;央行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今年也小于去年,总体上今年央行被动投放流动性的压力较低。同时,央行控物价压力减轻,为了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今年准备金率会降低3-4次。
其二,可能进行不对称减息。今年稳增长的顺序将排到控通胀之前,加息可能性较小,为了稳增长,利率下调成为可能,考虑到“负利率”现状和存款增量连续下降的态势,预计央行可能会进行“存款利率不变、但贷款利率下调”的不对称减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