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许多中国厂商都在抱怨丢失了不少国际订单,直接原因是产能不够,或者没有提前布局。但其实产能不够只能说是表面原因,深层的因素应该是由于没有自己的商品名称和知识产权,当然更由于没有自己的国际营销渠道,中国企业即使规模做得很大,还是只能被动地给跨国供应商打工。
2011年,中国汽车产业已经收慢了前进的步伐,全年大部分时间呈现出徘徊的走势,指望还能出现以往30%以上的高增长已经不现实。但缩短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到强的时间,实现中国汽车强国之梦,需要零部件产业与整车同步发展。国内的兼并重组也好,海外的收购合资也好,在全球汽车产业融合互通的大背景下,世界上需要听到来自中国的声音,国际供应链中应该看到中国厂商的身影。
回顾过去入世十年来,中国成为了全球响当当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但纠结于行业人士心中的痛并没有消失——汽车大国还未强,零部件核心产业还没有达到支撑汽车强国的能力。展望未来正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中国汽车产业在“十二五”期间有五大任务要做———降低油耗,做强零部件,抓紧制定进入汽车社会的国家战略,培养世界级的企业和品牌,制定合理的海外战略。仔细想想,这五个任务中的多数与零部件产业紧密相关。
国际供应链中需要看到中国厂商的身影
在走访零部件相关企业时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一些制造能力很强的细分市场专业零件、部件制造厂多年以前已经成为国际供应商,他们的大部分产品提供给一些着名的世界一级供应商,但产品上并没有自己的名字或商标。近期,许多中国厂商都在抱怨丢失了不少国际订单,直接原因是产能不够,或者没有提前布局。但其实产能不够只能说是表面原因,深层的因素应该是由于没有自己的商品名称和知识产权,当然更由于没有自己的国际营销渠道,中国企业即使规模做得很大,还是只能被动地给跨国供应商打工。
2011年,中国汽车产业已经收慢了前进的步伐,全年大部分时间呈现出徘徊的走势,指望还能出现以往30%以上的高增长已经不现实。但缩短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到强的时间,实现中国汽车强国之梦,需要零部件产业与整车同步发展。国内的兼并重组也好,海外的收购合资也好,在全球汽车产业融合互通的大背景下,世界上需要听到来自中国的声音,国际供应链中应该看到中国厂商的身影。
回顾过去入世十年来,中国成为了全球响当当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但纠结于行业人士心中的痛并没有消失——汽车大国还未强,零部件核心产业还没有达到支撑汽车强国的能力。展望未来正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中国汽车产业在“十二五”期间有五大任务要做———降低油耗,做强零部件,抓紧制定进入汽车社会的国家战略,培养世界级的企业和品牌,制定合理的海外战略。仔细想想,这五个任务中的多数与零部件产业紧密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