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商界领袖随行访美 汽车工业仍是国民经济大产业
在习近平访美的随行队伍中,除了由300多家企业和500多名企业家组成的投资贸易访问团之外,来自11家国有及民营企业的明星企业家、商界领袖也格外瞩目。观察不难发现,这11名随行企业家均为国民经济重要行业的代表,其中有两人来自汽车工业,一位是我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我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万向集团的董事局主席鲁冠球,另一位是我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胡茂元。在国人眼里,随行访美是经济事件更是政治事件,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对汽车工业发展的极大重视和高度关注。
美国“双反”没道理 汽车工业补贴政策不会变
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大产业,汽车工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国民经济水平和国家政权的稳定,因此汽车产业的发展往往摆脱不了政治因素的影响。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竞争形势,在中国,国有大型企业的经营发展尚不敢说可以脱离国家经济及税收政策的扶持,中小型企业的生存更难独立于政策扶持之外。所以站在国民经济全局来看,我国对中小企业尤其是关系民生大计的汽车生产、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给予政策倾斜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在这个前提下,在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经济结构现状无法改变的短期内,预计国家对汽车工业、汽车零部件行业给予补贴的大政方针将不会有大的变化。
纵然美国此次筹谋汽车零部件行业“双反”调查“师出有名”,借口听起来也冠冕堂皇,但实则经不起推敲。首先,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的转移是廉价劳动力吸引投资的必然结果,国际分工格局的使然。目前中国企业以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换得了零部件制造业价格竞争的优势,美国人愿意选择质量可靠而且廉价的中国产品,这才是中国零部件出口美国的根本原因。中国的出口补贴政策决定不了美国人的需求和选择,所以美国贸易逆差责任不在中国的补贴政策。其次,中美两国汽车配件产品定位不同,在目标市场中处于互补状态,说中国零部件产品挤占美国零部件市场份额导致失业增多难免牵强。据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介绍,美国汽车零部件产品定位高端,主要针对针对配套采购市场,竞争对象以欧州各国、日本等为主,而中国零部件产品主要面向维修市场或者是中低端零配件市场,竞争对手也是处于同一产业链环节的东南亚零部件企业。阵地不同,竞争和挤占就无从谈起,导致美国失业率增加的说法也站不住脚。再次,中国零部件的出口对美国就业不但没有冲击,反而有促进作用。我国以北美为主要市场的零部件企业不在少数,行业龙头老大万向集团在北美汽车配件市场更是“三分天下有其一”。这样的庞大的市场份额和出口量给美国汽车配件销售和服务行业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总之,美国对中国零部件产品贸易的定位有待理性考量和公正评判,或者是仅以此为幌子,实则别有意图。鉴于习近平访美一行对中美贸易问题的沟通及共识,我们有理由期待美国能摘下有色眼镜,给我国零部件企业一个公正的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