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相对于乘用车上经常使用的各种智能安全技术,以载人为主的各类客车更有各种智能安全技术的需求。如综合了汽车中各个子系统的CAN总线技术,加上以雷达、超声波、远红外线、摄像头、胎压监测等探测、感应设备为主的辅助驾驶系统,可以通过已设定的程序,在遇到情况时迅速运算并发出指令,以协调调整车身上包括发动机、变速器、转向机构、悬架,直至车轮的动力及运动状况,从而保证行车安全,避免碰撞、剐蹭、侧翻等各类交通事故的发生。
通常的以汽车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为主的汽车智能安全技术,已经逐渐在汽车使用人群中普及并被人们接受。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普遍采用行人防撞系统和避免追尾引起颈椎伤害的主动头枕等智能安全技术。其中,行人防撞系统中的传感器是在激光雷达中组合使用摄像头,虽然激光雷达只能检测车辆和障碍物,但是通过追加摄像头,则可以利用图像识别检测行人。同时,这种新型的行人防撞系统所用传感器的成本,低于通过组合使用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来检测行人的方式。
此外,在电动汽车智能安全技术和车辆发生碰撞后的车辆系统安全保护上,国内厂家也有许多需要做的工作。比如,在EuroNCAP碰撞测试的正面碰撞实验中,国外某款著名车型发现其主要线束容易受损,导致电力供应中断,从而使安全带预紧器无法工作。该厂商立即通过追加线束保护材料等措施进行了改进。不过在进行再次试验时,线束在受到保护的状态下仍然发生了破损,表明采用的保护材料并不合适。由此导致了该公司对已售出车辆实施召回,才避免了真正灾难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