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看件面颜色】:
件面经烤漆、电镀、热处理等工艺后,表面保护层厚度均匀、颜色一致、手感光滑。假件则显得工艺粗糙、略逊一筹;有的甚至未经工艺处理。比如,紧固轮胎用的“正品”螺栓经淬火处理后,表面乌黑,硬度、强度增大;假件多为白色,或面色要淡。有的件并无包装盒或包装袋,像本应成套组装的螺栓和螺母等散装件,螺栓未配螺帽,“光秃秃”的螺栓“一锅粥”丢在一个纸箱里,买方看样、选货时,店员要从中现扒拉,表面螺纹就会“受伤”。
所致后果:贪图一时小利可能血本无归
配件质量关系人人生命、财产安全,卖方本应视其为赢利之本。可为何有的人仍信奉“不卖假件不挣钱”的荒谬绝伦呢?
原来,真、假件间隐含价位不菲的利润差。比如,某型号“正品”刹车片进出价每片就可相差数倍,而假货成本又低,那么其中所藏赚头和诱惑有多大,也就可想而知。
殊不知,卖方倒腾假件,鼓肥自己腰包时,会给社会带来多少意料不到的祸害呢?
调查发现,危害性多出在动力、转向、电路系统中。
【类型一】部件寿命短:
润滑油是发动机的“血液”,具有润滑、清洁、冷却等养护作用。假油多由废油制成,性能类似餐桌上的“地沟油”,表面看油体发蓝、质地不错,实质却不达国标,根本不能使用。发动机灌入假油,若因此烧化其中凸轮轴、瓦片,汽车就得“趴窝”。据悉,这两种油每桶差价可能数十至上百元左右,可发动机若因此发生故障,轻则大修,重则报废,买方为此不知要花多少冤枉钱。比如,国产车发动机大修一次,可能要四五千元,进口车得上万元。
【类型二】安全系数低:
悬挂、方向、刹车是车上三大主要系统,司机、乘员、路人的命就“拴”在配件质量上。如果劣质刹车片用后不久,表面烧糊,司机碰上急情时,心中不知,毫无防备,就会撞人、追尾;方向机及其上球头若突然失效,导致方向失灵,后果较刹车失灵如出一辙;轮胎螺栓硬度、强度如若不足,或螺纹表面磨损,整体可承扭矩、拉力值必然下降,上面配套的螺母若突然脱落,或螺栓被轮胎钢圈圆孔“拦腰”切断,甩轮、翻车、撞人等连串恶性事故就随之上演!
【类型三】内部可自燃:
事实表明,油路、电路中零件若质不过硬、老化过快,车辆行驶中因短路、漏电而自燃,多数大火难能及时扑灭,但司机用血汗钱换来的座驾就可瞬间烧成空壳。
调查表明,国内此类市场监管尚待继续规范。假件之所以占据市场,济南、青岛等地批发市场和市区有的店老板都应担责。
“就是发现假货后,索赔也令人头痛啊!”一经营十多年的店经理说:“济南进的帕萨特轿车一套保险杠,价值超过上千元,送至汽修厂喷漆后,因不匹配、装不上,济南供货商却拒绝退货,买卖双方间的‘战火’也就随之点燃!”
【记者感言】各类交通事故血的教训数不胜数、发人深省!做此类生意时,时刻为自己、家庭、他人、社会着想,是每位经营者肩上一份沉甸甸的担子和责任!
若因配件质量引发交通事故,当事人既要承担民事、刑事责任,还要品尝得不偿失、背负巨债的苦果!因此,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如何面对此类消费,当应三思而行、勿贪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