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事实正好相反,我国每年年产内燃机8000多台,内燃机行业却一直没能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来进行规划,发展起来举步维艰。
晏平坦言,在内燃机行业,虽然国内企业在很多领域可以跟国外进行抗衡,但是真正的核心零部件,比如电控、喷射系统,基本还是由外国垄断。
晏平认为,对于内燃机这样一个高技术门槛的行业,技术人才的储备非常重要,需要国家力量的支持。一个企业要攻克某个核心零部件,虽然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却也不是完全不可能。但是困难的是,攻坚涉及到的众多相关领域,单个企业很难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整合,必须得到国家的扶持。
尽管如此,晏平仍以一贯地自信表明,核心零部件这一难关的攻克不是问题。他用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高速发展作了一个生动的解释,“举全国之力,我们的卫星可以上天、我们的很多尖端技术早已走在世界前列。关键要看政府相关部门是否能组织各领域的力量、花大力气下决心全效发展。”
而且,他认为,解决内燃机行业核心零部件的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可以说,内燃机核心零部件的对外依赖性制约了整个产业的发展水平,如果现在不做,不马上做,将永远受制于人,“挣钱多不是主要问题,民族工业的安全问题才是关键,话语权不能一直在别人手里。”
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也要求我们要拥有自己核心的技术和产品,这也是晏平一直强调的原则。他说:“这些年来,我们让外国人赚走的钱太多了,就像微笑曲线,作为两头的生产、销售是没有多少钱可赚的,中间的研发才是最赚钱的。但是恰恰这一块,我们被外国企业掐住了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