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发展齿轮抗疲劳制造技术,将中国打造成齿轮工业强国,扭转高端齿轮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今年早春,在天津召开的“中国齿轮产业发展大会”上,由北齿、中信重工、天海同步集团等中国齿轮行业近百家骨干企业发起,联合北京大学、河南科技大学以及原材料、机床、刀具、量仪、油品等产业链相关企业,共同组建了“中国齿轮产业联盟(以下简称联盟)”。
共性技术就需要共同攻关。在市场条件下,组建产业联盟,集政府、企业和科学团队的力量,攻克一家或几家企业难以解决的共性技术问题,不仅是最好的也是惟一的选择。何况,在这方面已有美国、日本、欧洲、韩国的成熟经验和成功范例。
中国齿轮产业联盟,是一个为攻克共性技术瓶颈而自发组织的创新共同体,是一个探索中的新型产业合作组织,既没有经济上的纽带,也没有法律上的约束。在这种机制下,若要联盟真正成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集聚行业力量攻克共性技术难关的重要力量,离不开行业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离不开大量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参与,更离不开国家强有力的财政支持。
国家和政府的支持是第一位的。共性技术的优劣关乎着民族工业的强弱。看似普通的齿轮,不仅是中国装备业的基础性产业,更是汽车、机床等多种高端机械装备不可或缺的关键件。据业内人士介绍,长期以来,我国国产齿轮存在寿命短、可靠性差、结构重三大问题,已严重阻滞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及重大装备迈向高端的步伐。要解决这些共性技术难题,仅依靠一两家企业不行,完全依赖企业自身的力量支撑起联盟的事业也不现实。尤其是在企业面临转型、成本攀升、利润摊薄的今天。因此业内呼吁,国家和政府不仅要在联盟的攻关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还要为共性技术研发及关键零部件研制提供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如企业为解决自主品牌汽车自动控制系统短板,着手研制的AMT、DCT、CVT及AT变速器总成、汽车自动变速箱、节能环保自动变速箱关键零部件、高精度低噪音长寿命大中型螺旋锥齿轮、高精特汽车齿轮等,在纳入国家“十二五”齿轮产业重点发展的工程和项目同时,还应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作为联盟的积极倡导者和热情参与者,天海愿一马当先,先行先试打头阵,攻坚克难做先锋,以个性技术上的突破助力联盟攻克共性技术上的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