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玉华认为,从质量上看,目前国产轮胎并不差,甚至有的产品还优于国外的产品。在无内胎轮胎方面(主要是长途客车使用),差距也主要体现在稳定性、耐磨性和舒适性等细节上;有内胎轮胎方面(主要是载重轮胎),我国的产品甚至更优于国外的产品,市场的适应性更优越,其他如农用轮胎、工程机械轮胎,我国的产品质量也不差。目前市场差距比较明显的,主要是轿车轮胎,中高端市场几乎都为国外品牌所占领。
用超一流标准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业界的广泛共识是:“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技术,一流企业卖品牌,超一流企业卖标准”。随着轮胎行业日益走向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创新水平,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努力朝着超一流水平进发。
三角集团公司作为中国轮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理事长单位和全国轮胎轮辋标准化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单位,始终坚持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以标准化同国际接轨的方针。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三角集团先后共参加了35项国家标准的制订工作。2011年,公司代表中国轮胎行业参加了在日内瓦召开的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WP29),参与制订《全球轮胎技术法规》。
三角集团党委副书记魏楠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目前,公司正与国家有关机构一起,启动“绿色轮胎产业化”战略,共同研究制订新的轮胎技术性能标准、检测标准和环境标准。通过树立先进的技术门槛和准入门槛,促进产品发展水平和环境保护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角去年对自己的产品进行了系统规划,全部设计为高性能、节能型、高新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卡客车子午线轮胎,并且达到欧盟REACH法令和轮胎标签法令标准。
丁玉华认为,与汽车产业的发展相匹配,国际轮胎产业对“低碳绿色节油”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欧盟“轮胎标签法”自2012年11月1日起强制执行;日本也于2010年就开始实行自愿的轮胎标签制度;韩国也推出了轮胎标签制度,并从2012年11月起强制要求;美国早在六年前就已经通过了包含轮胎标签规定的法律;巴西则正在酝酿制定类似的轮胎标签法;我国也正在研究制订轮胎产业新的技术标准,核心内容将与发达国家接轨。
轮胎行业专家告诉记者,不管是哪个国家的标准,其共同点就是对轮胎的燃油经济性、能耗效率进行了明确界定,以进一步提高轮胎市场的准入标准,引导企业积极发展绿色产品。
丁玉华告诉记者,依照“加大产业技术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三角集团正在积极筹划科技创新板块,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投入更多的资金,专门用于绿色产品的研发工作,,按照低碳、绿色、环保、高效等原则创造国际标准,以期引领国际轮胎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