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逆向开发的劣势也非常明显,造车的流程和体系、实验的项目、实验的标准、选用的材料、制作的工艺、控制质量的手段、供应商的水平等等,这些东西则难以模仿。当市场成熟度提升到一定程度,逆向研发将无法支撑市场需求。
目前,众多自主品牌企业已经意识到核心技术的研发与质控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就动力总成来说,奇瑞、众泰、比亚迪等企业都已经相对成熟,相比于外购或者借鉴合资企业核心技术的集团旗下自主品牌,长期看来,优势明显”,一位资深汽车行业人士如是说。
小型车市场仍是重点呼吁出台扶持政策
在丧失中高端汽车市场话语权后,自主品牌在低端小型车的优势阵地上也面临危机。大众、丰田等众多企业已经敏锐感觉到,随着中国汽车市场日渐成熟,新一轮汽车市场的增长点将会集中在B级车以下的中小型细分市场上。
对此,贾新光向记者强调,小型车市场对于自主品牌企业而言仍将是最为重要的细分市场,此前,在这一市场积累的产品优势和价格优势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自主品牌的生存保障。
他分析道,目前自主品牌在小型车这一市场也在面临巨大挑战。一方面,在加大当地采购比重的情况下,跨国公司已经可以在中国造8万元以下的汽车了,如赛欧、雨燕、玛驰等,随着合资自主车型的陆续推出,这类车型会越来越多,对自主品牌会形成越来越大的压力。
另一方面,国内自主品牌正热衷于提升产品档次,纷纷向中级车市场进军。前些年,李书福称:“我们不会再造4万元以下的便宜车。”但是自主品牌车型向上走的努力非常吃力,很难打破10万元的天花板,只能以较低的价格销售。
数据显示,2011年,1.6升及以下排量车型占轿车国内销量的72%,仍然是轿车市场的主力。中国地区差异很大,一线市场购买力强,产品价位较高,但是三、四线市场相对购买力较弱,需求以经济型轿车为主。
因此,对于自主品牌而言,长期以来在小型车市场积攒了一定优势。在提升品牌、向上拓展细分市场的过程中,保持在小型车市场的优势更是尤为重要。
董扬也表示,2011年自主品牌的鼓励政策到期以后,对于自主品牌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与此同时,对于汽车市场的整体结构也产生了较大影响。中汽协的数据显示,2012年第一季度,1.6升及以下的轿车销售179.84万辆,同比下降4.3%;1.6升及以下轿车占轿车总量比重70.2%,比上年同期下降1.5个百分点。
因此,董扬认为,通过出台政策的方式,鼓励小型车发展,对于市场环境以及自主品牌的生存发展都是有利的。
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同比呈现持续下降状态。1~3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161.78万辆,同比下降8.1%,降幅高于乘用车总体6.9个百分点,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9%,占比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分析称,“今后10年自主品牌发展会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因为世界上所有品牌在我国几乎都占有一席之地,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从今年以来自主品牌企业面临非常严峻的环境因素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