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外资讯

汽车行业地震震出的“恍然大悟”

发布日期:2011-04-05 来源:中国联合商报 作者:陈文喜 浏览次数:1654
日本地震影响到我国汽车工业并不是电子芯片这样的高科技配件,而是很多常用却并不起眼的小配件。目前我国汽车产业精加工水平很落后,生产的都是低附加值产品。即使能够引进精加工设备,也因为缺乏人才、技术和配方难以生产。
  小小零部件,看似微不足道,却缺一不可。掌握众多核心技术产品的日本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因地震滞产给整个汽车行业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日本作为全球电子材料的生产大国,许多电子材料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七成。尽管大部分电子材料工厂不在灾区,但也可能因电力供应中断或不足而影响生产,进而影响下游电子产业的生产。
  据外电报道,德国汽车制造商和汽车配件供应商们当前正面临着日本特大地震带来的零部件短缺现象,他们正计划相应地缩小汽车产量。美国最大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公司日前表示,受来自日本的进口汽车零部件短缺影响,该公司将暂停旗下两家欧洲工厂的汽车生产活动。中国吉利控股的瑞典沃尔沃汽车公司日前宣布,因日本大地震造成的零部件供应短缺,该公司位于瑞典哥德堡的托斯兰达工厂和比利时根特工厂的生产受到了影响。沃尔沃位于日本的七家汽车配件供应商受到地震冲击已经停止生产。法国、韩国、印度、泰国车企均表示由于受到日本强震冲击,部分车企考虑寻找替代供应商。
  上述信息告诉我们一个不争的事实:地震对全球汽车产业的影响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也就是说,日本汽车产业影响波及全球,全球汽车产业离不开日本。
  这是一个可怕的事实。中国车企就是强烈依赖进口日本汽车零部件的典型。2010年,中国进口日本零部件价值109.1亿美元,占整个国家汽车零部件进口总额39.9%。。从零部件分类来看,传动系统、制动系统、发动机零部件、转向系统零部件进口占我国2010年对应类别零部件进口金额比重的53.6%、45.9%、43.4%、40.6%、34.7%,占比相对较高。
  一家本田合资公司的相关人士就表示,现在他们的零部件库存最多能够支撑2周,也就是到3月底左右。东风日产相关人士也表示,库存零部件最多支撑2周。丰田中国虽然没有明确的说法,但是表示日系车企的情况都是差不多。
  尽管目前国内的汽车制造商已经实现了较高的国产化率——雅阁奥德赛卡罗拉等国产化率都超过了80%,但是精密的核心零部件如发动机、自动变速箱、汽车电子等的生产对日本企业还有一定的依赖,因此国内汽车零部件生产、合资企业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大。
  目前,国内合资公司的进口零部件库存普遍能维持2周的正常生产,物流衔接速度将会成为左右合资公司运行正常与否的重要因素。正如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零部件部长闫建来所言,日本地震影响到我国汽车工业并不是电子芯片这样的高科技配件,而是很多常用却并不起眼的小配件。目前我国汽车产业精加工水平很落后,生产的都是低附加值产品。即使能够引进精加工设备,也因为缺乏人才、技术和配方难以生产。
  从某种意义上讲,日本掌控着整个汽车产业链的关键点。它可以直接控制着全球多个车企生产发展进程的命脉。日本的产业转移虽然很具规模,但并非我们想象的“产业空心化”。日本企业把核心技术和利润一直握在自己手里,移出去的只是低附加值的部分。而这正是日本能创造全球前三位GDP的智慧所在。
  反观国内,日本震后的副作用暴露出的问题正好印证了中国IT硬件行业仍属于低水平的“制造中心”而不是高水平的“研发中心”这个事实:本土的电子元器件企业的在产品质量和生产工艺上尚不足以替代日本竞争对手。
  有分析人士认为,雷克萨斯、讴歌、英菲尼迪等日系豪华车尚未本地化生产,若地震生产恢复的时间较长,可能影响日资企业在国内豪华车市场的供应,进而影响其市场占有率,有可能给德系和美系豪华车品牌如宝马、奔驰和奥迪带来机会。
  日本地震给欧美车企乘“危”而上的的良机,而对于号称全球产销第一的中国来说,地震给其带来的除了影响还是影响。擦肩而过只因技术落后和难以替代,中国车企只能苦等日本零部件企业尽早恢复供应能力。
  受制于人的痛苦也恰恰给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技术落后的中国要想实现汽车强国之梦还太遥远,加速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已时不我待。(中国汽车配件社区网转载)
 
 
[ 资讯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