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品牌战略渐次推进
对于大众汽车而言,多品牌战略同样是集团赖以成功的法宝。面对品牌过多是否会影响集团总体业绩的疑问,Klingler表示,大众集团的成功除了归功于对全球市场的广泛参与,更重要的就是成功实施了多品牌战略。“集团所有品牌在2011财年都实现了增长。”
据介绍,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2011年共交付汽车500万辆以上,以up?选为代表的小型车也帮助大众汽车在保持质量、设计和技术高标准的情况下赢得了可观的利润。奥迪品牌在2011年交付量超过130万辆,已经超越了核心竞争对手,盈利方面也正在接近市场第一;斯柯达加入大众汽车集团大家庭已有20年之久, 2011年,它连续第九年创下了新的纪录。从1991年以来,斯柯达汽车交付量已经增加了五倍以上,这特别要得益于大众汽车集团内部的合作;西雅特也重拾上升势头。事实上,该品牌在德国和法国都取得了两位数的增长,在欧洲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表现;全球豪华车市场业务的特点是要求极高,但增长极快。2011年,宾利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特点,在因金融危机而经历短暂的挫折之后,宾利重新取得了盈利;兰博基尼也呈现出显著的上升势头。这得益于对超级跑车需求的增长,特别是在中国、中东和美国。
2011年,大众汽车商用车首次超过50万辆;在今年第一季度,大众汽车商用车再创历史最佳成绩。1-3月,大众汽车商用车交付130,700辆,同比增长7.9%;T5也再创佳绩,销量达到39,800辆,增长6%。持续实施的国际化战略是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重型商用车方面,斯堪尼亚在2011年创下了新的纪录,全年销售约8万辆,销售利润率达到13.6%;自去年11月起,曼公司连同其跨世纪的历史传统一起加入了大众汽车家族,为大众汽车带来了种类丰富的产品和服务。它与斯堪尼亚和大众汽车的结合意味着一个新的顶级制造商已经出现在全球卡车市场上。
中国成为大众汽车的第二故乡
毋庸置疑,被大众汽车视为“第二故乡”的中国是集团力争世界第一的重要支撑。作为第一家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的跨国汽车企业,大众汽车集团通过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的优异表现在中国市场争得了充分的话语权,也让大众汽车成为中国市场最为成功的汽车企业。
除了大众汽车品牌,奥迪多年来一直在中国市场维持豪华车霸主的地位,斯柯达品牌则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继而成为中国市场极具竞争力品牌的奇迹,伴随着西雅特的引入和未来的国产,这一品牌也有望在中国迅速站稳脚跟。
在品牌引入推广之外,大众汽车集团还宣布计划在2012至2016年向中国投资140亿欧元,旨在维持其在中国最大跨国汽车制造商地位,并借此在2018年之前超越丰田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商。与此同时,大众汽车集团还计划在未来几年,将中国的员工数量将从50,000人增加到85,000人。正如Klingler所言:“员工是大众汽车在中国取得成功的最大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