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第8届西湖峰会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动态

广本自有发动机工厂年内开建 2014年投产

发布日期:2012-05-04 来源:网易汽车 浏览次数:1416
    广本正在试图“收复”,长期割裂在外的一座“金山”。因历史原因,广本整车产业链中最核心也是最能产生利润的一环――发动机,一直是由东风本田供应。

    广本正在试图“收复”,长期割裂在外的一座“金山”。因历史原因,广本整车产业链中最核心也是最能产生利润的一环――发动机,一直是由东风本田供应。日前,从广本内部人士获悉,沉寂数年的广本自有发动机工厂项目终迎来破题之时,“新发动机工厂已确定在今年年末动工,将于2014年建成投产。   

    事实上,新发动机工厂是随广本启动第三生产线而应运而生,“第三生产线和新发动机工厂都座落于广本的增城工厂内,初期产能分别为12万辆,未来总产能将扩大到24万辆,总投资额为35.6亿元。”上述人士说。

    目前广本拥有黄埔工厂和增城工厂两大生产线,年产能合计48万辆,如再加上新增的第三生产线24万,到2014年,广本累积总产能将达到72万辆。

    利润高企的发动机业务

    整车发动机为核心零部件中利润最高,已是业内普遍共识,但由东本给广本供应的发动机能产生最近今年究竟产生了多少真金白银,由于这一数据尚属于“商业机密”,暂无法探寻。

    但根据最近广东省国、地税局发布的《2011年度广东纳税百强企业排行榜》,这个谜底随着纳税额的公布便揭开了一角。

    根据排行榜显示,广本黄埔、增城两个工厂加起来的纳税总额约为59亿元,排名第9(两个工厂纳税额合并后的排名)。而仅仅生产发动机单一业务东风本田发动机工厂,去年的纳税额高达11亿元,排名38位。

    由此可见,有“金山”之称的发动机业务,并不虚传。

    “这次广本发动机工厂能动真格有两个重要原因,一个是其迈过了最重要的一个坎:36万辆,另外一个是股东方(本田)希望加速广本的发展。”上述人士告诉。

    据了解,在成立之初,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发动机公司之间有一个协议:当产销量(广本)达到36万辆之后,允许广本创建自己的发动机工厂。上述人士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法律依据,不过即使新发动机工厂投产之后,和东本发动机的供应关系仍然存在,至少会保持36万辆的供求水平。”

    早前广汽集团内部一名不愿具名的高层向坦陈,“广州本土的车企(指广本)做到现在的产销规模,竟还要非广汽系的企业(指东本)另外供应发动机,于情于理都不符合目前广州的汽车产业发展,所以最终应由广本自己创建发动机工厂。”

    广本股东双方的觉醒

    事实上,早在2009年,广本的产销量已突破36万辆,为什么当时不启动发动机项目?

    据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广本创建自有发动机工厂,早在2007年已获得许可,并获得广东政府相关部门的同意。“但自此,广本的产销量一直在36万辆上下徘徊,未能有大的突破,加上本田当时在车型引进方面态度一直摇摆不定。”

    这被认为是广本发动机项目早前长期搁浅的客观原因,同时也折射出广本近几年发展的迟滞。但这一局面,随着本田相对积极的中期战略的发布,有望得以改观。

    4月10日,本田执行董事兼中国本部长仓石诚司在本田中国中期战略发布会上,承认“最近2~3年来,相对于中国市场的迅速发展,Honda的步伐略显迟缓,在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投入方面也相对滞后。”

    他同时发布计划称,从2013年到2015年,本田将在中国市场投放10款以上的新车型和全新改款车型,到2015年,本田品牌车型的销量将比2011年翻一番。

    与此同时,作为本田在华两大合资公司之一,广汽本田在本田大框架下,对外公布“二次腾飞”战略规划,其中启动第三生产线和发动机新工厂便是其重要战略组成部分。

    该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姚一鸣日前在接受专访时说,“1998到2005年,广本有着非常辉煌的历史。(之后),随着中国市场需求不断增加,而我们产品的导入相对落后,使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这样就给我们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压力。尤其是在2009到2010年突飞猛进的市场中吃了亏,我们自己没跟上,也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我觉得现在我们终于觉醒了,我们的股东方也终于觉醒了,下一步他们会把中国市场的打造仅次于日本市场,希望能够迎头赶上。”姚说。

    作为本田专为中国市场开发的车型,同时在北京车展广本展台上首秀的概念车ConceptC,被认为是广本股东双方觉醒后的首个爆发点。

    姚一鸣说,“2013年我们会在车型换代以及导入方面加大力度(将导入中级车和SUV),使得我们的产品能够跟上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希望到2015年能够在去年的产销基础上翻一番,达到60万台以上的规模。”

 
[ 资讯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