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汽车厂家实现产品价值的最后一个环节,经销商最能感受到车市的冷暖。往往是厂家打喷嚏,经销商就感冒。2011年,车市增速下滑的震波首先传递到了经销商,致使当年两成经销商由赢利变为亏损。尽管2011年度百强经销商集团的营业收入达到8515.27亿元,同比增长26%,但业内人士仍预计,2012年经销商的利润将继续下滑。
不过,2012的下滑趋势并不是经销商集团最担心的。在电影中,人们预计2012年是世界末日。但在经销商行业,2013年被看作是洗牌年。目前,各经销商都在加紧备战,期望在2013年的惨烈竞争中生存下来,继续发展。
这一预测基于对汽车厂家产能的分析。业内认为,在前两年车市高速增长的刺激下,各个厂家都加紧扩张产能,2013年新增产能将集中释放。例如华晨宝马30万产能将在2013年实现,奥迪计划2014年产量达到50万辆,奔驰也计划在此阶段实现翻三番目标。北京现代、广汽本田、东风日产等新增产能也将集中释放。“2013年产能都出来了。那将是残酷竞争的一年。也许一些中低端品牌在2012—2013年就可能倒掉。”北京京宝行汽车董事长黄坤这样说。
“2013年新增产能出来后,豪华车就会摆脱长期供不应求的状态,很快就体现在经销商的利润和价格上,加价买车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很多经销商将因为利润微薄难以为继,大经销商集团则乘机兼并重组。”
如何在洗牌年浴火重生,是近几年来每个经销商都在考虑的问题。记者统计发现,经销商提升自身抗风险能力的办法有以下几种:首先是上市,通过上市融资,增大抗风险能力。其次是扩张,包括新建店面、并购重组以及强强合并等,通过抱团取暖抵御难关。第三是拓展后市场业务,在租赁、保险、信贷、二手车、汽车用品方面延伸产业链,从每个环节上增加利润增长点。另外还包括打造经销商集团服务品牌,修建多品牌的快修快保店、将触角深入社区等。
其中,打造集团服务品牌非一日之功,短期难以实现赢利;快修快保店因为面临整车厂家、零部件厂家以及政策的阻碍,短时间也难以成为利润增长点。至于金融、保险等后市场业务,目前也难以很快体现在业绩报表上,2011年百强经销商的主营收入有88%靠新车销售,正是明证。
与之相反,扩张店面和上市显得简单迅速,能立竿见影,在资本市场上也更能博得投资人的青睐,因而成为经销商集团纷纷采用的法宝。于是乎,近年来,经销商掀起了集中上市和扩张兼并的潮流。不少大经销商集团更是两者兼有,上市后继续扩张,或者在扩张中酝酿上市。
海南嘉华控股公司董事长张悦人非常肯定扩张模式:“经销商集团化是个趋势。目前行业上有个共识,经销商集团先做大,才能强。我也赞同这种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