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2009年年初国家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我国将通过兼并重组,形成2-3家产销规模超过200万辆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4-5家产销规模超过10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然而,上述提及的跨国车企在华的合资企业,甚至都出现了四家动辄百万辆的企业,跨国车企纷纷加码中国市场,产能的扩张,到底是市场所亟须的,还是一种“虚胖症”,盲目的扩张?
这样的扩张,能否带来预期的效果,尚是个未知数,我们没有看到国家提倡的“兼并重组”式来纡解产能之困的,倒是自建新工厂的此起彼伏,方兴未艾。数据显示,现在除了西藏,全国各大省市自治区均有了汽车产业。
目前,中国经济正值调整周期,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已然令中国经济
显现的“产能过剩危机”恶化,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产能过剩和高库存越来越激化。放诸于汽车业,以G D P惟上的地方政府,明知产能过剩,仍要盲目地扩大。须知,产能过剩虽然也产生G D P,但那是“负资产”,是无用的、没有含金量的G D P.
汽车产业背后所暗含的地方政府的色彩也愈加浓重,某些车企的新项目被其内部人士解释为“不得已而为之”,“要是不在当地建厂,就阻止新车销售”,中国的地方诸侯割据的经济态势,也进一步导致了汽车行业产能扩张的风险。中国农业银行高级经济师何志成一言以弊之:“一是地方主义,没有全国一盘棋概念,二是不懂得实体经济不等于制造业,尤其是市场已经不需要或曰长期无法消化的制造业。”
车企最乐于宣传的其规模、销量数,但只要仔细分析下利润、单位产出、边际收益等等指数,大可令拍手称道者倍感失意。长此以往,“劣币驱逐良币”有可能会出现,坚持稳健的发展步伐,保证品质、不盲目追求销量的企业,也将向激进扩张的企业过渡,规模惟上。汽车行业最终应该寻找的是在既定的规模之下,利润提升,为走向新的经济增长周期积攒能量。
豪华车加紧和深化国产
从2011年车市进入微增长阶段后,豪华车的巨大爆发力便显现了。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豪华车的市场份额仅占乘用车总量的6%,而这一比例低于成熟汽车市场30%-40%的市场份额。在这一背景下,豪华车加紧进入中国的步伐,未国产品牌加快了国产的规划,已国产的豪华品牌更是有意提升在华产能。英菲尼迪、路虎捷豹发布的国产计划,以及凯迪拉克、奔驰、奥迪等在华扩大国产,都将令中国汽车市场的扩产军备战更具看点。
4月份,刚刚宣布将于2014年在中国实现国产计划的“迟来者”英菲尼迪高调宣称,“5年内,将超过雷克萨斯”,5月8日,英菲尼迪再度宣布中国市场营销与产品规划部门完成全新的人事调整,先行一步拉开了英菲尼迪为国产而招兵买马、组织队伍的序幕。
4月23日,通用汽车全球总裁埃克森在北京车展上表示,凯迪拉克要扩大国产,要在中国建一个凯迪拉克的专有工厂。从今年开始到2016年,每年要向华引入一款全新车型,为了应对大规模车型的国产,上海通用已决定要扩展其上海工厂的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