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人才体系的封闭之外,还有人士指出长城汽车内部的决策体系也不开放。该公司董事长魏建军也曾坦言由于他的过于自信和固执,长城汽车走了一些弯路。譬如,魏建军曾力排众议,在一片反对声中上马了一款车型,但市场反应极为惨淡。这样的案例在长城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数次,但贵在当时长城汽车公司船小好调头,能够及时迅速地做出调整,使其不至于偏离航道太远。不过,随着企业规模的迅速过大,决策失误带来的成本和战机贻误可能是企业不能承受之重。
而看好长城汽车当前人才战略的人士认为,外来的职业经理人未必好用,“保守”没什么不好,这反而是长城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现在汽车圈很浮躁,能保持住稳定,本身就是一种业绩。企业和人的成长一样,需要经历不同时期,时快时慢,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如果为了增长而增长,会逼管理者吃激素,过于早熟,反而会导致早衰。”一位汽车行业资深分析人士说道。他认为,目前的人才战略适合长城,市场证明这也是成功的。

基于目前高速的发展步伐,长城汽车人才战略是否可能在未来导致企业发展出现瓶颈也是当下值得业界思考的一个议题。在针对这一问题的调查中,约七成人士认为长城汽车5年内就可能出现因人才战略保守带来的发展瓶颈。其中,有四成人士更是认为这一现象在3年内即有可能发生。另有28%的人士认为人才战略的调整并非长城汽车紧迫的任务,由此带来的瓶颈至少在5年内都不会出现。
回顾长城汽车过去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其成功与持续改进的质量意识、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以及稳定的人才战略等支撑体系分不开。但是市场缺乏充分竞争同样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长城汽车最早进入的皮卡市场,以及2003年进入的SUV市场,在当时同类竞争者寥寥,长城汽车公司很好的把握好了这一战略发展机遇。可以说直到2008年长城选择进入轿车市场的时候,才真正感受到了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长城汽车早期推出的精灵、炫丽、酷熊、凌傲等多款车型的市场表现都乏善可陈,最终折戟沉沙。直到2010年推出腾翼C30才取得了市场的突破。但是,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并没有到激烈的程度,长城汽车未来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将更大。这对一个企业的各个方面都将提出新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