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最后一个关于本土汽车企业人才战略选择的调查中,我们描述了两种具体模式,其中“内部培养稳定的中基层队伍,大量引进高层次人才”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同,而“除个别岗位外部引进,基本全部内部培养”这一模式的认同人数稍低。另外,过半的人数都赞同“企业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区别对待”这样灵活的做法。
在当前外资恒强,本土渐弱的竞争格局下,本土汽车企业如果采取凡事从零开始,自给自足的策略或许永远比人家落后。而若实现较快的增长,必须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和开放合作的心态,人才、技术、管理等都应该主动吸纳整合国内外优势资源为我所用,而不应该关起门来各自搞各自的。从这个角度出发,本土汽车企业应该采取伙伴式或开放式的发展策略。但就具体某个企业而言并无黄金法则,依然存在着不同发展阶段的战略选择。保守抑或开放,若能适合企业的阶段性发展需求,并能应对市场上的变化,便是成功的可行途径。
此外,在我们的调查采访过程中,亦有专家指出,在质疑长城汽车“保守”的同时,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一些本土企业过于“开放”,演变成为所有东西都是“拿来主义”的现象。
如调查中多数人所认同的:企业发展不同阶段,需要采取与之相应的人才战略.长城已到了年产销已接近50万辆,未来几年目标是80甚至100万辆的新阶段,长城保守的人才战略也已到了需要进行调整并适应新的阶段的时期,但问题是,长城准备好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