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一位业内专家在听说此事后却表示:“事情很意外,但我想早晚也会发生,因为电池安全是个世界性难题,仍需要时间去攻克。可是现在好像国内政府、车企都等不及了,一窝蜂做电动车,出现这样的事故也就在所难免。”
电动汽车安全引争议
实际上,资本市场对比亚迪“用脚投票”,公众担心电动汽车安全,并非没有根据。
此前,电动汽车、公交车自燃的案例在深圳、杭州、上海等地均有发生。这些自燃事故的原因,大都和电动汽车的锂电池组及线路有关系。有些地方在事故发生后,及时停止了相关车型的运营。
这种情况也并非国内所独有。去年,雪佛兰Volt电动车多次在美国交管局的碰撞测试后,出现自燃,起火的原因均是锂离子电池组受损。为此,通用表示要开发新的程序,在发生碰撞后对电池放电。
据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汽车工程研究所教授姜立标的观察,电动车或者新能源车上得这么快,主要成因是有政策的导向和补贴的诱惑。对于国内一窝蜂做电动汽车的现象越演越烈,他颇为担忧。
作为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汽车工程研究所的一名教授,在他的课堂上,也时常有学生问他:电动车时代真的到了吗?中国真的可以弯道超车以电动车技术超越国际汽车巨头吗?
答案是否定的。姜立标表示:“很多企业就是冲着国家补贴来的,另外由于是国家政策导向项目,对于企业的形象也会大为提升。我问过很多企业高层,他们很清楚电动车技术并没有真正过关,只能边走边摸索。”
他认为,之所以说不可能弯道超车,一方面是说我们国家在关键零部件技术上跟国外差距很大;另一方面我们的整车系统集成方面跟国外也有很大的区别;第三则是我国在基础工业上跟国外差距也很大,比如涉及电池的材料性能,如果连材料都不过关的话,电池怎么能过关呢?
与姜立标观点相近的还有汽车专家贾新光,他认为中国发展电动车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要接受高铁的教训。
当然,贾新光也不同意一棒子把电动车打死,他认为这一技术才刚刚进入市场,发生意外也可以理解:“天下没有万无一失的事情,但反过来就要求汽车行业要注重安全第一,因为所有的发展都不能以牺牲乘客的安全为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