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汽车呼吁:社会使用柴油乘用车
2012年5月,第十五届科博会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推进节能减排,提高能源效率,助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华泰汽车由于在清洁柴油乘用车上的积极探索和贡献,在本次论坛上荣获“节能中国”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清洁柴油发动机还专门被科博会授予“节能技术”创新奖。
华泰汽车获得如此殊荣可谓实至名归,因为华泰汽车多年来一以贯之的志向就是:致力于乘用车柴油化,义无反顾;因为华泰汽车认定:“十二五”乃至今后较长时期,我国交通运输领域要实现有效的节能减排,推广柴油化乘用车是一条最现实的路径。
目标与难题:不容回避的现实
众所周知,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政府郑重向国际承诺: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而从目前进度看,如期兑现承诺,极为紧迫。
在能源方面,我国作为世界汽车第一大国,汽车用油占石油消费的比重已从2000年的33%上升到2010年的50%以上,我国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也随之提高,突破了国家能源安全的红色警戒线,达近60%。而这个趋势还在继续恶化中。
国家高度重视汽车产业在节能减排中的关键角色,4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正式提出《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第三阶段实施时间以及限制标准:到2015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油耗需降至每百公里6.9L。这比目前油耗标准提高了20%,而达标的时限却仅有不到三年。
目前投入巨资开展的纯电动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尚存在一系列难题亟待攻克,电池的容量与体积的矛盾难以解决不说,电池受到外力猛力撞击后会发生自燃甚至爆炸也是一个巨大隐忧,更有学者提出电的来源80%也是煤电,认为纯电车并没有从根本上起到环保作用;而油电混合动力方案也有两个“短板”:高科技和高成本。高科技姑且不说,仅高成本就降低了车企研发生产的热情,也就制约了油电混合乘用车的尽早普及。
严峻的现实,冷酷地摆在所有忧虑国家能源安全、关注节能减排形势的有识之士的面前,也摆在所有车企的面前。
汽油与柴油:发人深思的对比
在我国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在全球纯电动车等新能源汽车一时还难成气候的情形下,通往节能减排的路究竟该怎样走?华泰汽车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乘用车柴油化,是汽车社会节能减排的现实选择!
让我们来看几组数据——
从节能角度看:检测数据表明,与同排量的汽油车相比,采用突破性新技术的柴油车可实现节油30%、动力提升30%至50%。如果我国每年增加1200万辆乘用车,而其中有30%柴油化,则每年可节油300万吨;如此10年以后,按保有量中30%的柴油乘用车计算,一年则可节油3000万吨,相当于一个大庆油田的产量。这是何等巨大的宏观效益,对国家能源安全的大战略又有何等重大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