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好景不长,比亚迪在发展之路上却遇到了一些麻烦。
据了解,2010年比亚迪基于对市场增长前景的乐观预估,进一步扩张产能,提出将年产量76万辆,但最终结果却只收获51.7万辆的销量,远未消化新增产能。2011年情况就更加严峻了。
李军表示,预期当然会出现波动。但是不得不承认比亚迪的10年发展仅在汽车领域刚刚入门,还处于摸索的阶段。过去比亚迪靠着模仿日系车,走高性价比的路线。但由于汽车大环境的不乐观,公司也开始做出了一些战略调整,希望抢占未来市场。
王传福也曾多次公开发言强调比亚迪曾经犯了许多错误,包括对销量的盲目追求,对汽车品质的忽略等等。
李军表示,“公司从2010年出现严峻的销售下滑后,公司内部便开始流传着王传福提出的三年调整,狠抓汽车质量、整车生产流程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着眼汽车中档市场和新能源汽车市场。”
为了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实现三年调整计划,比亚迪也确实采取了不少措施。
比如就新能源汽车领域而言,比亚迪通过与奔驰戴姆勒合作,各出资50%单独成立品牌腾势(DENZA),在全新电动车领域进行合作。在零部件领域,比亚迪吸纳博世、PPG等知名供应商,进一步提升整车的工艺和可靠性。
但即便如此也遮掩不住比亚迪内部资源整合问题。据李军透露,“比亚迪所拥有的19个事业部全部独立运营,并和市场部脱节,这就可能造成了事业部生产出来的产品已和市场不符合,造成资源浪费和亏损。但在亏损的情况下,公司常常会以一些事业部的赢利弥补另一些事业部的亏损。”
新能源之路
即便新能源汽车发展拥有国家政策的鼓励,但这条路并不好走。
自深圳526交通事故发生以来,比亚迪电动车e6的安全性就深受质疑,比亚迪的电池安全疑云至今也无法解开。目前官方还并未公布最终调查结果,究竟什么是e6起火的真正原因还不得而知。
近日,比亚迪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说,“调查结果公布时间应该会在7月初,但我们都认为调查结果的内容对比亚迪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据说调查内容并不是由于电池原因造成的。”
即便最后解开疑云,对于比亚迪来说“掘金”新能源汽车之路也未必会一帆风顺,还有相当一段路要走。
一方面,即便国家有大量的政策鼓励,但是新能源汽车始终缺乏商业的动力。
国家一再出台相应的政策刺激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近日,国家有关部委又再次透露了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若干政策,其中增加试点城市、提供税收优惠及财政资金成为重点。
但这样的优惠并未能真正的打开市场。
比亚迪销售部工作人员对本报记者表示,“电动汽车我们一般都是按单生产。接单多,就多生产;订单少,就少生产。”截至目前,上半年纯电动汽车e6的产量为700辆,估计下半年的产量会为1000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