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第8届西湖峰会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关于中国如何迈向汽车强国的思考

发布日期:2013-06-14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浏览次数:2928
中国汽车配件社区网讯:关于中国如何迈向汽车强国的思考
      编前:当前国家高度关注产业转型与升级问题,致力于把中国建设成为真正的制造强国,这一战略目标是事关中国未来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大计。而在制造业和国民经济中都占举足轻重地位的汽车行业,其特点如何?现状怎样?“大而不强”能否变成“既大又强”?为成为汽车强国,我们又应该做哪些努力?针对这些事关汽车产业发展走向的重大问题,赵福全结合自己海内外多年工作的实践与体会,形成了深入系统的思考。本报将分两期刊登他的专论,敬请关注。

    ■中国汽车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虽然我国新车年产销量已接近2000万辆,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还远没有达到顶峰。中国广袤的土地和日益富足的人民还有很大的承载空间,汽车产业是中国国民经济中当之无愧的支柱型产业。

    现在仍有一些观点认为,中国人均资源不足,能源环保压力越来越大,所以中国人是不能都开车的。果真如此吗?让我们来看看日本的情况。

    日本国土面积小、人口密度大、资源极度匮乏,但日本的千人汽车保有量却达到了589辆,我们只有人家的15%;目前,中国平均每平方公里土地上有汽车约12辆,而日本则约为199辆。这组数据反证了只要科学规划、有效实施,中国汽车产业还是有很大发展空间的。

    另外,提高生活品质是公民最基本的权益之一,没有理由先富的可以开车、后富的就不能开车。限制国人拥有汽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老百姓提高生活质量。

    汽车社会确实伴随着诸如能源、环保和交通拥堵等社会问题,而且由于中国是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就以超乎常规的高速迈进汽车社会的,致使这些问题显得突如其来而格外引人关注。但是汽车作为便利的交通工具尚无可替代,全世界发达国家无不身处汽车社会,汽车社会带来的各种问题也早被实践证明不是不可克服的。因此我们应该坚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是可以化解汽车社会的各种问题,从而让汽车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因噎废食的态度对于发展汽车产业而言,是不可取的。

    中国汽车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第一,中国经济在可预期的未来仍将持续增长。国家已经制定了目标,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将造就64万亿元的购买力。未来十年预计中国经济仍将持续快速增长;同时汽车特别是高档车还有降价的空间。实际上,目前国外品牌汽车产品在中国的售价并不低,例如丰田凯美瑞在中国市场的售价在18万元人民币上下,约合3万美元,而在美国的售价只有约1.8万美元。居民收入提高的同时,车价还在下降,这对汽车销量的刺激作用将非常明显。

    第二,中国汽车市场远未饱和,刚性需求巨大。有很多有能力买车的人还没有买车。2012年,中国汽车的千人保有量只有88辆,而世界平均值则为159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平均值是把全世界所有贫穷国家都计算在内的。

    第三,中国地域差异大,具有多元化的刚性需求,新的增长点将不断出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需求将向前滚动发展。第四,中国将很快进入汽车更新换代

    的高峰期。目前近2000万辆的销量在10年后就是最基本的刚性需求。

    第五,中国人特有的生活状态及消费观念。目前一线城市中心往往房价昂贵,但如果有了车就可以买相对偏一些却便宜很多的住房,然后开车上下班。而中国人将汽车当做财富、地位、个性的象征的“面子”消费心理在很长时间内不会彻底改变,这也会促进消费者买车换车。

    关于未来中国汽车产销量,我的预测是:中国本土市场到2020年可以达到3000万辆的规模,而在此基础上输出海外的销量也将有巨大增长,从而使总产量更高。

    这个数字是有依据的,目前国内销量约2000万辆,即使按照年增长6%这一并不算乐观的速率计算,到2020年都将不止3000万辆。而一旦有了这3000万辆的基数,中国将成为世界上造车成本最低的国家,因为汽车产业是最追求规模效应的,届时世界汽车制造业向中国转移将成为大势所趋,不仅自主品牌,而且合资品牌也将越来越多地采用“中国制造,世界销售”的模式。如果不遇到人民币迅速升值等因素,预期汽车出口将成倍增长。

    ■没有强大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汽车强国就无从谈起

    中国汽车业在过去二十年中取得的长足进步当然值得肯定。但是汽车产业的最终较量,比拼的是实力而不是进步,是总量而不是增量,是结果而不是过程。我们实现了从不会造车到会造车固然可喜可贺,但要从会造车迈向造好车则更加艰难。这就像是“临门一脚”,需要多年的刻苦训练和扎实积累。

    在进步的同时应该看到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目前中国汽车产业总体规模巨大,但企业众多、“诸侯”林立,国外知名品牌纷纷涌入,本土品牌艰难发展。总体而言,中国汽车产业呈现分散态势,如此大的产业规模,但乘用车领域年销量在20万辆以上的就有6家合资企业和8家自主品牌企业,这与汽车产业对规模效应的追求不符,整合在所难免。

    没有强大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汽车强国就无从谈起。汽车强国可以定义为“本土企业,掌控关键核心技术,具备完整的供应链,产品有竞争力,拥有优秀的本土品牌,在世界范围内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缺一都不足以支撑汽车强国。换言之,汽车强国的定位应该是本土企业而不是合资、外资企业,拥有强大的实力。用两个指标直观评价就是,在本土市场拥有约50%以上的份额,另外在世界市场的份额不能低于10%。按此衡量,中国确实不是汽车强国——国内市场份额我们自主品牌占31%,但从销售额来说我们只占约16%;若计算利润,我们还不足5%;而海外市场特别是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市场,则还几乎没有涉足。   ■中国汽车大而不强的根本原因是“硬性短板,互相制约”

  1    2    » 
 
[ 资讯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