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第8届西湖峰会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汽配观点

内燃机关键零部件:几多得失几多喜忧

发布日期:2011-06-23 来源:中国客车网 浏览次数:21345
“十二五”期间,我国汽车行业将会继续高速发展,年均发展速度约为10%~15%,到2015年将达到3000万辆。

后处理

外资仍占主导2010年,在市场销售的430万辆商用车中,卡车占283万辆。其中的重型车大都采用共轨或非典路线达到国三排放标准,基本未采用后处理。

而这283万辆卡车中轻型车约180万,使用机械泵+电控+EGR等多种方法达到国三排放标准。使用EGR(排气再循环)的轻型车约40万,其中无锡隆盛14万占35%,宜宾天瑞达30%,其他约占35%。在轻型车中,用机械泵+DOC(氧化型催化器)(+EGR)达到了国三排放标准的车约24万,其中威孚力达为12万占50%。

催化剂行业还是以外资企业目前在中国市场占主导地位,市场占有率为73.4%,自主品牌催化剂市场占有率仅为26.6%。国内后处理企业在自主品牌车型市场(包括交叉车型)占有率约62%。

为什么外资催化剂在中国的催化剂市场占主导地位?首先,合资品牌的乘用车用催化剂全部被外资催化剂企业占领,我们至今未打入。其次,外资催化剂企业技术优势明显,他们从上世纪70年代已开始研发,我们是90年代中后期。再次,所有国外大的催化剂公司都在中国设厂充分利用中国劳动力,成本大幅降低,我们的价格优势已不复存在。

发展空间很大内燃机的排放后处理行业紧跟汽车和内燃机行业的发展,特别是排放法规执行力度对排放后处理行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随着排放法规从国一升级到国三,排放后处理设备生产企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以力达的销售收入为例,2000年才1000万~2000万元,而2010年则达到11亿元。

国外所有著名催化剂企业也大举进军中国,如庄信、巴斯夫、优美科等国外催化剂企业都在中国设厂,抢占中国市场。
 

“十二五”期间,我国汽车行业将会继续高速发展,年均发展速度约为10%~15%,到2015年将达到3000万辆。预计排放后处理行业也将以同样速度向前发展,特别是汽油车用三元催化剂企业将同步发展。由于多种原因,柴油车的国四排放标准推迟实施,因而为满足柴油车国四排放标准的重型柴油车用SCR(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将会被推迟。轻型车使用EGR达到国三排放标准还有较大空间。

POC(颗粒氧化型催化器)+DOC技术在轻型车上的应用也有良好前景。预计在近1~2年的国三排放标准和今后的国四排放标准中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    1    2    3    » 
 
[ 资讯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