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网讯 10月28日,2011中国澳门—亚太汽车首脑峰会暨中国制造国际化论坛在澳门盛大开幕。与会嘉宾围绕中国汽车行业的国际化之路这一主题,展开深入讨论。会上,陕西法斯特集团公司董事长李大开就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国际化发表演讲。他指出,进军国际市场,能迫使国内零部件企业在管理、质量及技术上迅速提升,国际化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做强做大的唯一出路。
自主零部件国际化“迫在眉睫”
目前,全球排名100强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超过70%已经到中国市场开展业务,而且,在中国区域内进行零部件生产的外资企业更是超过了1200家。李大开表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展国际业务,进军国际市场实为大势所趋。“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强,汽车企业才能强。”李大开表示,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应大力发展国际化,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化打好根基。
谈到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国际化,李大开认为,有压力才有动力,国际化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国际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强,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自身的管理、质量、技术上将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达到国际标准是“走出去”的前提
实现国际化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进入全球企业产业的采购体系,或是通过合资建厂及与国外科研院所合作,此外,海外生产、并购重组也是非常有效的“走出去”途径。李大开认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要实现成功的国际化,并不能单单的追求出口产品数量,而应该使产品的质量、性能、服务达到国际化标准。“拓展国外市场,就要在国外建立我们的工厂,并且在国外建立我们的服务体系。只有这样,我们的国际化才能是稳固的。”
对于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国际化发展前景,李大开显得信心满满。“虽然我国汽车行业、零部件行业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无论是中国的整车企业还是中国的零部件企业,通过不断努力,竞争力的提高,国际化之路也会越走越稳健,越走越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