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第8届西湖峰会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汽车业从收获创新到整装待发

发布日期:2011-12-31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浏览次数:9069
中国汽车配件社区网讯:2001年,是我国汽车发展史上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一直被保护的汽车业站在世界的聚光灯下,开始了与世界的同台竞技;开始了以“市场换技术”的十年。

    在激励的竞争中,我国汽车企业,特别是自主品牌企业在合资和外资品牌的夹缝中,提高了技术,增加了产能,占领了大部分中低端品牌市场份额。

    创新发力的起点

    十年来,中国以极快的速度进入了“汽车社会”,家庭成为汽车消费的主力。但是,这飞速发展的十年,也将我国汽车产业长久以来积聚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显现。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汽车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不足;配套零部件技术研发能力仍然较弱;在品牌打造上,缺乏高端自主品牌。

    十年中,合资企业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功不可没。数据显示,2010年,通用、大众、现代起亚等10家公司在中国的汽车销量之和为929.6万辆,占中国汽车市场一半以上,占轿车市场70%。在庞大的市场占有率背后,我们所看到的现状是,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自主能力还是不足,大多数核心技术仍然被跨国公司垄断。

    对此,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汽车行业委员会会长王侠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中国汽车高峰论坛指出:“不能说市场换技术的策略是错的、失败的,但是为什么市场没有换到核心技术?不仅是因为外企不会轻易将自己的核心技术转移出去,更是因为核心技术从本质讲是核心能力,而核心能力是难以通过市场换来的,必须要加强技术的自主创新。”

    如前所述汽车业专利布局,尽管在1985年到2011年发明专利申请中,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基本持平,但在发动机和汽车车身这些核心领域,国外企业仍占优势。如在车身的发明专利申请中,44.26%为国内企业申请,55.74%为国外企业。

    自主品牌轿车的主力军,吉利、奇瑞和比亚迪等,在十年中,通过引进消化和再吸收,带给消费者不少惊喜。当我们感叹国产轿车的进步,为吉利“挥金如土”收购国外高端品牌沃尔沃而兴奋时,一个新的困境又随之而来。“限行”、“限购”这些影响汽车发展的措施逐步出台,自主品牌所依赖的低端消费市场的红利逐步消失,对核心技术的提升迫在眉睫。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汽车市场十年的红火,使得汽车企业忙于争取市场,获取高利。未来十年,应该是汽车企业,特别是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潜心提升核心技术、打造品牌的时期。具体来说,首先,自主品牌车企已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资源,具备一定的创新基础,接下来应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加大研发投入,在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研发的突破。最后,从先进的文化和管理、一流的人才和薪酬制度等方面着手培养全球性品牌。

    记者手记

    汽车业走过的十年,可以说是我国汽车行业跌宕起伏,奋力向前的十年。民众有了属于自己的汽车,企业有了属于自己的品牌,曾被视为奢侈品的汽车,成为平常百姓的代步工具,这是令人欣喜与自豪的一面。但同时,我国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更多为外资、合资品牌做了嫁衣,汽车核心技术专利仍在国外企业手中,配套产业国产化能力仍然很弱,自主品牌徘徊在低端市场等等,也为下一次奋起积累力量。我们期待中国汽车业能在奋然前行中实现腾飞。

 «    1    2  
 
[ 资讯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