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第8届西湖峰会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专用校车准入门槛降低 四成客车企业有望获入场券

发布日期:2012-05-03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浏览次数:2968
昨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下称“工信部”) 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专用校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征求意见稿)》(下称“《准入》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12年6月1日。有知情人士昨日向记者透露,《准入》意见稿较初稿多处降低了要求,可以获得入场券的企业将从原来的20家以内增加至40家左右。《准入》意见稿可行性更强...

昨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下称“工信部”) 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专用校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征求意见稿)》(下称“《准入》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12年6月1日。

有知情人士昨日向记者透露,《准入》意见稿较初稿多处降低了要求,可以获得入场券的企业将从原来的20家以内增加至40家左右。

《准入》意见稿可行性更强

上述知情人士较早前曾透露,在《准入》初稿中,对企业生产能力有更严格的规定,除了在销量上规定不少于5000辆之外,还要求企业拥有整车、底盘和车架的生产能力,并有全自动机械化的焊装线、总装流水线以及电泳涂装等生产条件。这意味着,只拥有三类底盘生产能力的改装企业都被排除在外,无法进入校车生产资质竞争。

然而,4月11日,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在杭州召开了“专用校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座谈会,包括一汽、东风、宇通客车等行业内的19家主要生产企业及相关专家参加了会议。该会议就《准入》初稿进行了大量修改,将电泳涂装的硬性要求变成一般项要求,并取消了原来“全自动机械化的焊装线、总装流水线”等要求。

“意见稿的条件比初稿要求降低了很多。如果按照初稿的条件,最多也就20家客车企业可以进入校车生产,但现在这个意见稿看来,有30~40家企业都能做。”一位参与了《准入》意见稿制定座谈会的客车企业负责人亦告诉记者,《准入》意见稿较初稿做了大量修改,比初稿可行性强,不存在部分大企业垄断的情况,更有利于企业间充分竞争,把校车成本降下来。

据《准入》意见稿规定,专用校车生产企业的生产资质有效期为三年,需延续生产资质的企业应在有效期届满前六个月提出申请。

专用校车准入门槛降低

“为什么意见稿要求降低了这么多?一方面跟《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有关系,《条例》中是允许改装车厂也能做校车的,但初稿的要求就只限定整车厂能做,现在意见稿中则允许改装厂使用专用校车的底盘,也能参与校车生产。另一方面,如果校车准入要求定得太高,很多地方企业不能参与校车生产竞争,地方政府希望能将准入条件降低一些。”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准入》意见稿中,对于“申请企业前三年的客车(含底盘)产销量累计不低于3000辆,或者大中型客车(含底盘)产销量累计不低于1000辆”的规定,要求已经降到很低,大多数地方的企业也能做。

行业评论员宇辰认为,校车市场《准入》意见稿较初稿降低,与地方政府的努力争取有关。校车跟新能源客车一样,国家出资金,但地方也要出钱补贴。地方政府自然倾向补贴本地企业,可以创造税收和就业。其次,从隶属关系上来说,大金龙、中通、安凯、黄海、福田等不少客车企业都是国企,属于当地省或者市国资委的。

宇辰称,目前,国内具有资质生产客车的企业数量在98家左右,但产量能达到一定规模的却少之又少。前十家企业占据了整个客车市场65%以上的份额,而目校车市场销量较高的前6家企业集中度更高达81.5%。这意味着,校车市场的集中度远高于客车行业,那些具有品牌、技术等优势的车企未来将凭借校车可继续提升其市场份额,那些规模小、效率低的客车企业将被加速淘汰。然而,《准入》意见稿门槛降低之后,这一趋势或将放缓。

  1    2    » 
 
[ 资讯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