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第8届西湖峰会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2012年我国电动汽车发展路径探讨

发布日期:2012-08-20 浏览次数:1464
中国汽车配件社区网讯:2012年我国电动汽车发展路径探讨
 008年,新能源汽车在石油价格一路飙升的推动下开始热潮涌动。2009年,《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到201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车企新能源战略规划和研发成果成为长期占据国内媒体重要版面的内容。到2010年初,“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一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掘金运动由上至下被全面启动。
 
    电动汽车发展路径不明投资热浪却波涛汹涌
 
    如果说此前对于新能源汽车更多还是停留在研发和试验阶段,那么,继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在全国布局电动汽车充电站后,石化巨头中海油投资50亿元兴建用于电动汽车的电池生产线,中       石化宣布在京为其加油站增加充电功能,则真正拉开了电动汽车进入市场化推广阶段的序幕。
 
    毫无疑问,电动汽车要想真正走向私人消费者并非易事,需要电力企业、石油企业、汽车企业、电池生产企业、地方政府及充电站投资者在内的各方利益协调,明确目标一致的发展路径,共同解决影响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制约因素。
 
    在电动汽车进行大范围示范运营和推广前,一个最核心的问题是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尚未出台,各项细化标准尚未建立,电动汽车的发展路径不明确。到底国内的电动汽车未来会像类似加油的方式用充电桩充电,还是会走类似手机换电池的路线,市场还在迷茫之中。充电设施的建设同样离不开相关标准的规范和引导。虽然,中石化、中海油拥有3万多座加油站的渠道优势,但国家标准出台之前,以何种模式运营充电站同样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电动汽车的规模化生产必然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各种工业标准的制定是一个琐碎但又无法跨越的阶段。而原本应该2010年3月底出台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一再推迟,与目前各项标准缺乏也不无关系。但如果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路径不明确,实际上意味着厂商、政府和消费者等利益相关体在做决策时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对其投入的积极性产生影响,并埋下资源浪费的隐患。
 
    电动汽车的制造成本高昂和充电时间过长,是阻碍电动汽车发展的两大难点。是等待动力电池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使电池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有效解决快速充电问题,还是另辟蹊径,寻求全新的解决方案?
 
    据报道,美国BetterPlace公司与东京出租巨头日本交通公司在东京推出电池更换式电动汽车作为出租车运营的服务。这是全球首次使用电池更换式电动汽车作为出租车投入运营。显然这与目前大多数汽车制造商研发插电式电动车发展方向不同。
 
    可换电池的电动汽车发展路径,通过将电池与电动汽车分离,购买不含动力电池的电动汽车,价格可以与传统能源汽车的价格相当甚至更低,在使用阶段每一次更换电池时支付电池折旧和电费,这样电动汽车的普通用户不需要在充电站等待充电,也解决了充电时间长的问题。
 
    日前,国内汽车企业奇瑞与美国BetterPlace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开发量产型可更换电池电动汽车,探索汽车企业与电池网络运营商共同发展的合作模式。
 
[ 资讯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