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90%产品处于低端
穿过一台台机器设备,华翔集团董事局主席周辞美透过机器轰鸣声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感叹:“这个工厂现在已经装配上一半的机器来取代人工,生产效率就会提高不少,产品质量的一致性也有保证。”
这个工厂是华翔集团在宁波西周镇的塑胶件生产基地,主要给上海大众等合资汽车厂商供货,周围有大大小小的工厂几十家。“华翔上世纪90年代通过做空调外壳磨具配套起步。当时我们找汽车厂商合作,人家不让我们做高科技高利润的项目,只是让我们做一些原有配套商不愿意做的项目。”周辞美告诉记者,不过,之后通过不断转型升级,订单结构有所调整。
过去五年,中国汽车产量出现了罕见的高增长,与此同时,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经历了黄金增长期,一大批企业从几亿元的年销售收入发展到十几亿甚至几十亿元。一些本土零配件企业抓住了时机纷纷上市, 2011年就有11家企业上市。
全球市场调研公司Alix Partners在对外公布的《2011年中国汽车展望调研报告》中指出,中国汽车零配件供应商继续保持世界上最高的盈利水平,2010年的平均利润率约为10%,比整车厂商的利润率高2.4个百分点,并为2008年利润的两倍。数据显示,中国汽车零部件的销售收入在2010年增长了44%,达到约1.644万亿元人民币。
不过,尴尬的是,本土零配件企业占据了国内零配件企业的80%,销售额只占20%,并且生产的90%产品集中在低端市场,而其余10%高端产品的厂家也基本不是“纯正的血统”,而是合资企业。
关键技术市场几乎被外资企业所垄断。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大众中国共同编著的《汽车蓝皮书》显示,在国内的汽车电喷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ABS和安全气囊等核心零部件的产量中,外资企业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0%、100%、91%和69%,进口自动变速器在国内市场上的份额也高达78%。
“本土零配件企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本土零配件企业普遍自主研发能力弱,产品趋同,并且技术含量低,尤其缺乏轿车主要总成和关键部件的核心技术。”盖世汽车网总裁陈文凯告诉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