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列首位的是韩泰轮胎,投资14.4亿美元,用于组建中国和印度尼西亚轮胎厂及韩国一家研发中心。位列第二位的是普利司通,投资11.5亿美元扩大其美国南卡罗来纳州艾肯县乘用轿车轮胎厂产能。位列第三位的是米其林,投资金额为11亿美元。而固特异也投资10亿美元左右用于扩产,包括投资5亿美元用于扩大智利圣地亚哥地区轮胎厂高性能乘用轮胎产能。
2011年我国轮胎行业结构调整初显效果:轮胎子午化比率提高,轮胎销售收入及出口交货值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中高端产品出口比例大幅提升。据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介绍,2月中国合成橡胶进口12.3791万吨。进口额为44028.5万美元,同比增长10.2%。1-2月合计22.4851万吨,较去年同期的23.0843万吨减少2.6%,降幅较1月明显缩减。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轮胎产业转方式、调结构,提高综合竞争力,指导轮胎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国家制定了轮胎产业政策。
第一章政策目标
第一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石化行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目标,通过兼并重组、优化布局、控制总量、淘汰落后、技术改造、节能减排等措施,积极推进轮胎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由大变强。
第二条坚持市场为主导,鼓励具有比较优势的骨干企业,通过强强联合、品牌共享、产销一体等方式,兼并重组困难企业和落后企业,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促进企业向集团化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组织结构;引导生产企业集聚发展,优化布局结构;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推动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第三条鼓励轮胎生产企业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技术创新,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技术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四条规范各类经济主体在轮胎生产、流通、消费等方面的行为,创造公平、统一的市场环境,建立轮胎召回制度,提高行业服务水平。
第五条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节能降耗、减排治污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建立完善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管理制度,促进新轮胎生产、旧轮胎翻新和废轮胎再生利用协调发展。
第二章产品调整
第六条鼓励发展安全、节能、环保的高性能子午线轮胎,巨型工程子午线轮胎,宽断面、扁平化的乘用子午线轮胎以及无内胎载重子午线轮胎。2015年,乘用车胎子午化率达到100%,轻型载重车胎子午化率达85%,载重车胎子午化率达到90%;注重工程子午线轮胎、航空子午线轮胎和低速车辆子午线轮胎的开发。
第七条鼓励汽车企业装配新型轮胎产品,提高国产大型客车和载重车装配轮胎的子午化率,2015年基本实现装配轮胎子午化和无内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