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车展车模格外多?参加过多次海外大型车展的资深编辑林先生表示,这实际上显示出国内车展文化内涵的缺失。“国内车展大而不强,跨国巨头高度重视是奔着中国车市的庞大规模和增长潜力而来,但要跻身顶级车展,还必须办出自己的品位和特色。”
一位不愿具名的国内展商透露,去美国参加底特律车展很少见到车模。“以车会友,技术交流为主。”他表示,国内车展缺乏对汽车文化的深刻理解,多数展商只能随大流。“如果来看车模的人越来越少,真正懂车、爱车的观众越来越多,北京车展的专业水准也就提高了。”
北京车展的现场组织混乱也凸显车展软实力的差距。4月23日媒体日当天,近百起失窃报警令人惊诧,其中绝大部分是高级专业相机的失窃。
“我带了两套设备,宝马展台发布时,我挤在人群中,感觉被人撞了一下,没在意。等换相机时发现,背包拉链开着大口,整套相机都不翼而飞,损失近7万元。”某汽车网站的特约摄影孙先生非常困惑,媒体证有严格的注册审批制度,为何还有这么多闲杂人等混入?
在媒体日当天,记者发现,虽然组委会强调儿童不得入场,但丰田展台上的铁臂阿童木卡通塑像,就有三个小孩往上爬。一位公关公司人员告诉记者,丢电脑、丢背包的都有,虽然挎包就在她脚下一米多远的地方,她还是紧张地过几分钟就得瞟上一眼。“这样的氛围,看车展能轻松?”她感叹。
观众需要专业合理引导
“国内车展看得越多,越怀念法兰克福车展20万平方米的舒适展馆,以技术交流为主的氛围。”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沈荣认为,中国汽车消费起步时间不长,但舆论密切关注车展花边新闻的表现,不但容易误导参观者,有违车展展示国内外先进汽车文化、技术的初衷,让北京车展看上去更像是一场娱乐表演。
北京车展已经连续举办了12届,在硬性条件上与国际一流车展相比已经“有模有样”,从全球首发车、出席车展的国际汽车巨头高层人物数量,到展馆面积、参展厂商覆盖面。但北京车展在展馆硬件设施及组织、服务环节等仍存在一些不足,亟待改进。
比起6万平方米的老国展,新国展的面积确实大了不少,但馆内除了提示每个展馆的坐落位置,缺少基本的线路引导。比如,观众沿着哪条线路参观用时最短?走哪条线路距离最短?怎样参观不会走重复路?在一些国际车展中,观众甚至在购票时,便对这些内容了然于胸。
另外,北京车展上各厂商参展基本都是“自吹自擂”,主办方缺乏统一组织。就拿被主办方视作本次展会一大亮点的校车展来说,各种型号的校车都被“裹”在各参展商的展车里,观众无法体会到这种“主题展览”中本应具备的同场亮相特色。
展馆内噪声污染依然痼疾难除。在老国展办车展时,主办方便明令禁止,展台噪声超过75分贝将被停电处罚。但本届展会一些参展商为吸引眼球,动用了具有震撼效果的音响设备,声光电齐备,歌舞表演你方唱罢我登场。还有一些厂商因担心现场人气不够,专门请来明星助阵,在展区内引起大量观众围观,造成人群拥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