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从整车厂走出来的人来说,陆群很能体会车企老板在视角上的不同。“现在有很多自主品牌其实是在取悦消费者贪便宜的心理,在广告宣传和销售中强调自己使用的是某某国外的成熟底盘,但最终消费者把车买回去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车标给换了,“但凡他再有点钱就不会买这个车了。”陆群认为,尽管近几年国内自主品牌都推出了很多新的品牌名称,但对于品牌真正的概念还停留在非常初级和朦胧的阶段。
“自主品牌推出新车的周期越来越短,恨不得看到一款别的车热销,就马上自己也要弄一个。”陈群一经常奔走于全国各整车厂之间,在他看来,花费最大功夫的往往是说服这些客户的老板们怎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规划产品。
寻找出口
2011年,中国车市再次遇到了增速放缓的节点,而新一轮国家政策调整也让汽车设计领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对此,王克坚认为并不会对独立设计公司的业务造成严重的冲击:“实际上我的客户都是一些研发中心,研发中心越多,我就越有生意做,如果没有研发中心了,我找谁谈这事去?”据他介绍,目前国内整车厂对设计公司的需求主要有三类,一是整车厂自身有一个十几个人的项目组,基本上把全部事物交给设计公司完成;第二是整车厂具备一定的实力,与设计公司各出几百人分工进行;还有一种则是整车厂已经基本具备了自己完成的能力,需要设计公司提供一些人手支援。
逐渐扩张的整车厂设计团队使最后一种需求逐渐成为主流,据一位不愿意透漏姓名的某自主品牌设计师讲,在招募了国外设计师为设计总监之后,最大的转变是可以提升设计部门的话语权,而不再像以往受限于研究院下面的一个部门,这将使造型设计成为企业汽车生产的主导。
不仅是整车厂,在几家主流的独立设计公司内部,洋面孔也变得多了起来,而对于这些老外将起到哪些作用,陆群和很多其他的设计师一样,十分清楚在这个过程中拿捏的分寸。
2010年世博会期间,曾经在通用汽车工作过25年的Dannil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见到了陆群,而他也十分看好未来中国汽车设计领域的前景,于是便在几个月后加入了长城华冠。“人们可能以为通用的设计师都是在堆满现金的办公室里做着汽车设计,其实不是那样的,当市场出现问题的时候,任何企业都不能幸免,”回忆起当初在通用的日子,Dannil很享受目前的工作状态,而陆群也很清楚请老外加入自己的团队,绝不仅仅是给企业名片显得更洋气,也不能过于强调某一个设计师的作用,而是让自己的团队拥有国际化的设计思路。
同样感受到转变的还有陈群一,自从到设计公司担任设计总监,他发现和之前担任首席设计师最大的不同,现在要更多的去帮助其他设计师完成他们的设计,“我自己在整车厂里干过,知道设计师会有哪些痛苦的感受”。在阿尔特,年轻的设计师们都很喜欢自己的工作氛围,“我们有一位能够替设计师们与客户解释的领导,还经常会有到国外看车展的机会,”据阿尔特的一位年轻设计师介绍,尽管手里的项目很多,但相对宽松的工作气氛和设计总监的呵护,他们提出的设计作品得到了很多客户的认可。










